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下)破解中国初期市场经济之谜

(上下)破解中国初期市场经济之谜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何晓星 著
  • 商品条码: 9787218041667
  • 版次: 1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0
定价:¥4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独辟其径,深入浅出,大胆地提出了一批原创性的理论观点!   这本书由著名经济学家蒋学模教授作序,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全书上下册共72万字。迄今为止,像这本书以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整体和整个时期为研究对象,对这样重大的问题,全方位、综合性、鸟瞰式和动态地进行深入研究的著作,在国内外还十分鲜见。该书进行了较多的理论创新,这在理论界缺乏原创成果的今天,尤为引人注目。   中国已进入了初期市场经济,中国市场经济之所以前面加上“初期”两字,是因为它还非常不成熟,而这不成熟的初期特点,正是中国初期市场经济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区别于中国其他时期市场经济的鲜明特点。这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特点:产权关系,从“内公外私”到公私合营的变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地方政府主导到中央宏观调控下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变化;分配制度,从“微观讲公平,宏观讲效率”,到“微观讲效率,宏观讲公平”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变化。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是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动态发展过程,它可分为“进入”、“相持”和“深化”三个阶段。中国实现成熟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下的一般市场经济”。中国向这个目标的逼近,主要遵循两条主线发生变化:第一条是市场因素越来越多,而非市场因素逐步减少;第二条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越来越强,而地方“诸侯”作用逐步减弱。   中国是采用“迂回过渡”方式走向市场经济的,而这是由中国独特的文化结构和价值判断决定的,……等等。 专家评论:  雅俗共赏,可读性强,破解难以摆脱的理论困境!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蒋学模教授在《解放日报》(2003.6.17)发表评论,评论称此书为“独特的市场经济分析框架”,“这本书的许多新提法在理论方面具有新意,他对许多重大问题发表了富有创见的观点,给人以新的启示。”   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博导程恩富教授在《社会科学报》(2003.8)评论:“何晓星同志的新作,就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反思和创新。本书的一些论述在理论上是有创见和新意的,也是贴近现实的。值得一提的是,此作的文风贴近平民,可读性强,相信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并带来启迪。”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陈伯庚在《上海改革》(2003.4)评析道:“何晓星先生的新作对当代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形成、特征及其发展阶段和方向,作了精辟的论证,提出一系列新的见解,对于我们破解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读后颇受教益。”    经济学者项真在《广州日报》(2003.6.8)评论道:“何晓星在其新作中,独辟蹊径,对传统经济学加以延伸和重新解释,巧妙地破解了这一理论难题。该书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和创新,又有许多实证研究。尤为可贵的是,为了破解传统经济学无法摆脱的理论困境,该书大胆地提出了一批原创性的理论观点。”“该书容量很大,但又将深刻的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读性强,使得专业理论工作者和一般经济工作者都能雅俗共赏。
目录
全书共7篇20章73万字 第一篇 导言:本书的任务和主要理论新思考,中国当代处于初期市场经济的判断理由及其变化走势 第二篇 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制度变革的迂回过渡方式 第三篇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第一个基本特点:产权关系,从“内公外私”到“公私合营”产权的变化 第四篇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第二个基本特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到“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下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变化 第五篇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第三个基本特点:分配制度从“微观讲公平、宏观讲效率”到“微观讲效率、宏观讲公平”的变化 第六篇 中国初期市场经济的第四个基本特点: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变化 第七篇 总结篇:中国模式的国际比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