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富论(增订本)/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上下)

国富论(增订本)/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上下)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亚当 著
  • 商品条码: 9787224054491
  • 版次: 1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470
定价:¥4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 17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亚当?斯密(1723―1790)不仅是一位经济学大师,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伦理学家。亚当?斯密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其伦理经济思想对近代伦理学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他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留下了两部传世佳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与《道德情操论》。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建立瓣“富国强民”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已成为我国思想理论界所熟知,但他在《道德情操论》中阐明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却很少引起我国思想理论界的关注;特别是这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正确理解。 书摘: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序论及全书设计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 泉。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 进来的物品。 这类产物或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对消费者人数,或是有着大的比例, 或是有着小的比例,所以一国国民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给情况的好坏,视这 一比例的大小而定。 但无论就哪一国国民说,这一比例都要受下述两种情况的支配:第一,一般地说, 这一国国民运用劳动,是怎样熟练,怎样技巧,怎样有判断力;第二,从事有用劳动的 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究成什么比例。不论一国土壤、气候和面积是怎样,它 的国民每年供给的好坏,必然取决于这两种情况。 此外,上述供给的好坏,取决于前一情况的,似乎较多。在未开化的渔猎民族间, 一切能够劳作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从事有用劳动,尽可能以各种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供 给他自己和家内族内因老幼病弱而不能渔猎的人。不过,他们是那么贫乏,以致往往仅 因为贫乏的缘故,迫不得已,或至少觉得迫不得已,要杀害老幼以及长期患病的亲人; 或遗弃这些人,听其饿死或被野兽吞食。反之,在文明繁荣的民族间,虽有许多人全然 不从事劳动,而且他们所消费的劳动生产物,往往比大多数劳动者所消费的要多过十倍 乃至百倍。但由于社会全部劳动生产物非常之多,往往一切人都有充足的供给,就连最 下等最贫穷的劳动者,只要勤勉节俭,也比野蛮人享受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劳动生产力的这种改良的原因,究竟在那里,劳动的生产物,按照什么顺序自然而 然地分配给社会上各阶级?这就是本书第一篇的主题。 在劳动运用上已有相当程度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不同国民,对于劳动的一般管 理或指导,曾采取极不相同的计划。这些计划,并不同等地有利于一国生产物的增加。 有些国家的政策,特别鼓励农村的产业;另一些国家的政策,却特别鼓励城市的产业。 对于各种产业,不偏不倚地使其平均发展的国家,怕还没有。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 洲各国的政策,都比较不利于农村的产业,即农业,而比较有利于城市的产业,即工艺、 制造业和商业。本书第三篇将说明,什么情况使人们采用和规定这种政策。这些计划的 实行,最初也许是起因于特殊阶级的利益与偏见,对于这些计划将如何影响社会全体的 福利,他们不曾具有远见,亦不曾加以考虑。可是,这些计划却引起了极不相同的经济 学说。有的人认为城市产业重要;有的人又力说农村产业重要。这些不相同的学说,不 仅对学者们的意见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君王和国家的政策亦为它们所左右。我将 尽我所能,在本书第四篇详细明确地解释这些不同学说,并说明它们在各时代和各国中 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要之,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明供应各 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 国家的收入。在这一篇里,我要努力说明以下各点:第一,什么是君主或国家的必要费 用,其中,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由全社会负担的赋税,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社会某特殊阶级 或成员负担的特殊赋税。第二,来自全社会所有纳税人的经费是怎样募集的,而各种募 集方法大抵有什么利弊。第三,什么使几乎所有近代各国政府都把收入的一部分,作为 担保来举债,而这种债务,对于真实财富,换言之,对于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 有什么影响。
目录
序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  论分工 第二章  论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序论 第一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的发展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序论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励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三章  论公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