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经济学与常识

经济学与常识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张宇燕 著 著
  • 商品条码: 9787211049134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人们熟知的常识中蕴含着貌似深奥难测的经济学理论。换言之,从我们耳濡目染的现象中不难找到理解经济学本质的钥匙。     
内容简介
不知何时开始,经济学走上了一条漫长的自我保护和“科学化”之路:先是用一套普通人不太熟悉的概念来替代日常语言,之后再用大众更为陌生的数学来使经济学形式化。然而,踏上这条道路的代价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大量的成语、俗语的背后,同样是一个又一个“故事”。“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人成虎”,“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以所多易所鲜,以所工易所拙”,“田忌赛马”,“放长线钓大鱼”等,所对应着的正是下面的经济学概念或理论:帕累托最优、外部性或搭便车、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比较利益、博弈论、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     “回到常识”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口号,意味着无论其多么高深、多么抽象,其“科学性”的判定标准之一,就是看它是否能够被最终还原为常识,或用常识性语言加以表述。从某种意义上讲,真理永远是具体的、简单的,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作者简介
张宇燕,1960年9月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研究领域为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出版了《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1991年),《说服自我》(1997年),《共享繁荣》(1998年),《旧邦新命》(2004年),《美洲金银与西方世界的兴起》(即出),《樱桃园里的梯子》(即出);与他人共同主编《西方经济学》(1997年),《从计划到市场》(1999年)等,主持翻译《新制度经济学前沿》(2003年),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改革》、《国际经济评论》、《社会科学战线》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关心的问题是运用政治经济学于历史研究之中。
目录
狐兔博弈的经济学启示 经济学与常识 ——从“三个和尚没水吃”谈起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科学方法论 表述方式、经济效应及其他 制度选择、历史哲学与苏联经济史 经济学与道德行为 ——为什么盗窃行为不道德及其他 经济学中的时间 “假如没有……” ——谈谈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福格尔 “三生万物" ——经济学与数字“3” 不确定性:人类的朋友 消费与储蓄 腐败的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生理学·病理学 ——关于经济学或经济学家之社会功能的对话 对公有制及其有关问题的一些思考 罗斯福·凯恩斯·希特勒 奥尔森和他的集体行动理论 跟奥尔森教授学习政治经济学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写在美国伊拉克开战之际 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经济体制的“主义分类”与整体演进 科斯定理·产权·经济制度 ——读张五常著作随想 凡勃伦和他的《有闲阶级论》 战争的启示 ——读《昨与今——战后世界的变迁》随想 企业家的性质 经济体制的太极图l 理解中国的经济改革 ——谈谈《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触摸经济学的灵魂 “科学的历史也就是能者的错误史” 有关公共选择理论的几点想法 由制度安排决定的经济发展 解读“行政性一致同意” ——评唐寿宁先生对中国公共职能机构改革的解释 附录  原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