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本.军鉴007:关原之战

日本.军鉴007:关原之战

◎ 改写日本历史的传奇之战——关原合战 ◎ 决定天下的战争为何仅历时6小时?东西军实力悬殊,为何德川家康以少胜多?丰臣遗孤尚在,为何袖手旁观? ◎ 立足日本军政文化,洞悉强邻日本之真相,解读影视、动漫、旅行等日本流行文化背后的历史事件
  • 字数: 25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作者: 指文军鉴工作室 著
  • 商品条码: 9787516817056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4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日本军鉴007:关原之战》旨在详细解读“关原之战”的胜败之因以及事件中重要人物的生平,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新的审视视角。关原合战发生在丰臣政权濒临崩溃时期,因此此战亦是决定天下的一战。交战双方为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军和以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两军在关原交战,一日之内便分出胜负。后来处于劣势的德川家康在原属西军的小早川秀秋倒戈之下反败为胜,日本历史也由此进入幕府时代。虽然这场战役历时较短,但其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因此了解这场战役对于想要了解日本历史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到底这场仅有一日的战役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结束的,为什么一日之内就可分胜负?
内容简介
《日本?军鉴007:关原之战》选取了五个视点,找寻关原之战的历史真相: 《关原败者组的决策》细致分析了战败一方在整个战役的过程中做出的判断和决策,清晰展现了西军在战场上一步一步走向失败的全过程。 《中、朝史料中的“关原之战”和西方作家笔下的<幕府将军>》抛却日本的主人翁地位,从邻国的史料记载入手,以求更加客观地关原关原之战的真相。 《小谈关原之战中德川家康的制胜之因》层层揭晓德川家康合一以少胜多的悬念,将日本战国时代武将的风采表露无遗。 《关原之战后日本政治格局分析》着眼于日本战后国内的重建,详细记录了战后初期国内的状态、德川家康对战败者的处罚、分封诸侯及国家初立法统的情况。 《关原幕后:两个女人的战场》以丰臣秀吉背后的两个女人的一生来展现丰臣政权由盛到衰的过程,两个性格迥异的女人分属于两个派别,她们相互争斗,结果都大权旁落。一个香消玉殒,一个剃度出家。
作者简介
指文军鉴工作室:由诸多日本史研究者和作家组成,从事日本军事、历史、文化领域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阐述文化视点及社会事件背后的精彩故事及历史渊源,为理性看待历史和现实问题的高学历人群提供深度了解日本历史的可靠资料。 潘越:笔名快马浊酒,江苏苏州人,《日本?军鉴》系列主编。日常从事日语翻译,工作之余研究日本历史,偏重于政治、军事题材。著有《日本军事崛起之路:幕末至明治时代》、《日本驱逐舰全史》,译有《明治维新生活史》、《新水浒传》。 赵恺:生于鱼米之乡,求学于燕赵之地,历史研究者,现出版有《军部当国: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冒险史》《军国凶兽:一口气读完的日本战史》《猛禽崛起:一口气读完的美国战史》《苍狼逐鹿:蒙宋百年战争史》《东海博弈:明帝国与日本的三百年战史》等。 伊势早苗:自幼喜爱日本文化及日本史。留学海外后,曾专注研究日本中世纪史数年,研读日本史相关一手资料和史籍著作数十部。在网野善彦、上杉和彦等学者著作的启迪下,对日本中世纪史逐渐产生了独到的看法与见解。 大意迷觉:历史爱好者、契丹文字研究者,主攻先秦史和日本早期历史,不仅在学术网站和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在《探险》《战争史》等杂志发表过通俗讲史类文章,还发表过若干网络小说。 李洁:来自东北,求学江浙,谋生荆楚,历史硕士,业余编剧,日漫爱好者,曾作为《中国动画》特约日漫评论员,担任央视动漫《虹少年》编剧统筹。熟悉日本文化,参与合著出版日本饮食文化史小品《日本味儿》。
目录
【记录】 关原败者组的决策 中、朝史料中的“关原之战”和西方作家笔下的《幕府将军》 【思考】 小谈关原之战中德川家康的制胜之因 关原之战后日本政治格局分析 【人物】 关原幕后:两个女人的战场
摘要
前言 2017年8月26日电影《关原之战》在日本公映,此片改编自著名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的同名小说,由原田真人执导,冈田准一(石田三成)主演,役所广司(德川家康)、有村架纯等出演。首映时观众达31万2431人次,票房收入3亿9587万日元。此片毫无疑问是日本近年来少有的历史题材大制作,对于过往《天与地》《影武者》等近似题材影片的爱好者们来说绝对不容错过。当然,本工作室的成员们也是绝对不会错过这部影片的,并且在获悉影片即将公映后,立即着手写作有关关原之战的深入分析文章,由此而成今日读者手中这本精品历史MOOK《日本?军鉴:关原之战》。 关原之战是日本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这场大战表面上是丰臣政权之下的大名将领在其死后因权力分配的冲突而导致的,但其实质是关于日本未来两条路线之间的较量。丰臣政权定都于大坂这座倚靠海港的城市,绵长的海上航道从堺市通过濑户内海,一直延伸到朝鲜半岛与中土大明,并向南扩展至东南亚。而德川政权经营于江户,其面前的大洋(当时未知其国际通用名称“太平洋”)在日本人的概念中直达世界边缘、空无一物,江户根基在于其所立足的日本最大沃野—关东平原。进入德川幕府时代之后,江户也发展成为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非常发达的都市,但它显然不能够被称之为“国际化都市”。其街道上几乎没有外国商品,且极少有外国人出入,好不容易来一次“朝鲜通信使”访问团都会得到幕府给予国王般的隆重接待。如果关原之战是石田三成集团获胜了,显而易见不会出现如此局面。但是另一方面,日本对外交流的渴望同时也伴随着对外侵略的野心,对朝鲜、大明国的倭寇潮流最终演化为丰臣军团两次大举入侵,而德川政权治下的200余年虽然闭关锁国,但在当时被称为世界上最好和平之国。 决定日本命运的这场关原大战,事实上是1600年夏季从北方出羽至南方九州,几乎全覆盖日本之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军事冲突,但是其主战场毫无疑问是庆长五年9月15日(1600年10月21日)关原所发生的决战,并且由这一场只持续了数小时、却分外激烈的决战决定了所有冲突的胜负结局。如果说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战役中所谓“命运的5分钟”只不过是后人不甘心的杜撰之说,那么关原决战的“命运一日”却是当之无愧。无论在前期战略策划不足,还是中途战略执行失误,石田三成集团终究还是率领一支大军来到了决战战场上,在这血肉横飞的一日中他眼前确曾有过几分胜利的曙光。这场决战的具体情形究竟如何?流传至今的历史定说中有哪些需要重新检讨?胜败双方大战之前的决策与之后的命运何? 我们通过这一辑《关原之战》的创作,从国内最专业的角度尝试解答了以上问题。敬请欣赏以下5篇文章:《关原败者组的决策》《小谈关原之战中德川家康的制胜之因》《关原之战后日本的政治格局分析》《关原幕后:两个女人的战场》《中、朝史料中的“关原之战”和西方作家笔下的〈幕府将军〉》。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