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换个姿势看敦煌
字数: 22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 川报观察 编著
商品条码: 9787220100680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19
定价:
¥3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近年来,传统文化受到重视,敦煌作为古代珍贵的艺术宝库,其涵盖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川报观察编著的《换个姿势看敦煌(川报观察敦煌100讲精选)》用很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给读者讲解敦煌壁画、雕塑,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增加对古代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之情。
作者简介
川报观察,川报观察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高端新媒体项目,面向全省政商学界人群及关注四川发展的境内外人士,重点提供有四川地域特色的定制政经新闻分析和思想类新闻产品。
目录
敦煌与四川(代序)
第一章梵界圣境
第一讲莫高窟第220窟《舞乐图》
第二讲榆林窟第3窟《普贤变》
第三讲莫高窟第217窟《法华经变·化城喻品》
第四讲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全图》
第五讲莫高窟第61窟《炽盛光佛》
第六讲莫高窟第172窟《观无量寿经变》
第七讲莫高窟第285窟中印诸神共聚一窟
第八讲莫高窟第320窟藻井与飞天
第九讲莫高窟第126窟《莲花舞童藻井》
第二章诸神本相
第十讲莫高窟第254窟《降魔变》
第十一讲莫高窟第159窟《文殊变》
第十二讲敦煌藏经洞绢纸画《披帽地藏菩萨图》
第十三讲莫高窟第3窟《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第十四讲莫高窟第220窟《维摩诘》
第十五讲莫高窟第431窟《忍冬莲花纹人字披》
第十六讲莫高窟第263窟《说法图》
第十七讲榆林窟第4窟《绿度母》
第三章历史风韵
第十八讲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
第十九讲榆林窟第25窟《弥勒经变》婚嫁图
第二十讲榆林窟第16窟《曹议金及侍从供养像》
第二十一讲莫高窟第420窟《西域商队》
第二十二讲莫高窟第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第二十三讲榆林窟第29窟《赵祖玉家族供养画》
第二十四讲莫高窟第159窟《吐蕃赞普礼佛图》
第二十五讲莫高窟第409窟《回鹘王妃礼佛图》
第二十六讲榆林窟第19窟《曹元忠父子供养像》
第四章塑刻栩栩
第二十七讲莫高窟第158窟涅槃卧佛
第二十八讲莫高窟第194窟菩萨立像
第二十九讲莫高窟第194窟天王立像
第三十讲莫高窟第259窟半身菩萨像
第三十一讲莫高窟第45窟迦叶与阿难
第三十二讲莫高窟第205窟菩萨坐像
第三十三讲莫高窟第432窟佛、菩萨像
第三十四讲莫高窟千相塔供养菩萨
第三十五讲莫高窟第248窟菩萨立像
第五章佛经故事
第三十六讲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故事
第三十七讲莫高窟第296窟《五百强盗成佛因缘》故事
第三十八讲莫高窟第257窟《须摩提女因缘》故事
第三十九讲莫高窟第296窟《贤愚经·微妙比丘尼品》
第四十讲莫高窟第290窟《佛传故事》
后记
参考文献
摘要
敦煌与四川(代序) 王旭东?敦煌研究院院长 一说到敦煌,我们会想到漫漫的丝绸之路,那片神奇的土地。在敦煌,1.7公里的崖壁上,分布着735个洞窟,其中有壁画彩塑的洞窟达492个。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奇花异草,看到绿树青山,看到勃勃生机,看到奔流的长河汇聚到大海。也可以看到宏伟的殿堂,壮伟的城市。还可以看到欢快的乐舞,祥和的街坊邻里??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画面在45000平方米的壁画中间灿烂夺目,让人魂牵梦绕。 大家一定很奇怪,这样一个美丽大千世界,为什么会诞生在大漠深处的敦煌,而且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不能不讲到古代的丝绸之路。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再次打通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这条道路实际上在更早的时候就有文化交流,只是汉武帝重新打通了这条连接中西方的通道。丝绸之路沟通了汉文化跟西方文化的交流,从长安通过敦煌,然后到西域(今天的新疆),再到中亚,向南到印度次大陆,继续向西到希腊、罗马。 敦煌,是通往西域的必经要道。因为河西走廊跟新疆交界唯一的绿洲就在敦煌,它有充足的水源和土地来供给东来西往的商旅。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为敦煌走上中西方交流的历史舞台奠定了自然基础。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敦煌设立了敦煌郡,大量移民,并建立阳关、玉门关,修建长城,来维护丝绸之路和敦煌这个区域的稳定。可以说,敦煌是一个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血脉息息相关的重要地标。阳关、玉门关,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铭记着我们这个民族向西推进的无限遐想和向东回望的无限乡愁。很多人会问,谁创造的敦煌石窟?在敦煌石窟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感恩两条河,一条河流是莫高窟前的宕泉河,这条河流是开凿石窟的工匠和信徒们的重要物质生活基础。另一条“河流”就是本土以及丝路上往来的民众们的信仰之河,没有他们世世代代的供养,莫高窟不可能持续一千多年。 我们在壁画中可以看到很多的供养人像,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供养人像来了解是谁开凿了这些石窟,我们在壁画中也能看到普通民众、僧侣团队的礼佛活动,也可以看到能工巧匠建造寺院、绘塑佛像的场面。我们从供养人像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佛教信仰在人们心中的些许改变。早期的供养人形象都非常小,都在洞窟四壁最下部不太重要的部位。但是到了唐以后,供养人图像变得越来越大,基本跟真人差不多高,而且出现在洞窟很显眼的地方,如甬道两侧或主室东壁,供养人在洞窟中的地位逐渐显现。 像莫高窟这样规模宏大的艺术宝库,既包括洞窟建筑、壁画、彩塑,也包括它的环境,进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遗产地。1987年,因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六项标准,敦煌莫高窟成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在全世界,也只有莫高窟和意大利的威尼斯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六项标准,可见它的价值是非常巨大也是国际公认的。 当年,我作为一名学理工科的年轻人到了敦煌,看到的或者能看明白的只是影响莫高窟保护的各类病害,包括崖体的风化、坍塌、壁画开裂空鼓、颜料层起甲、水盐运移导致的酥碱等。但是慢慢地,通过时间的积累和不断学习,尤其是受一大批研究守望莫高窟一辈子的学者们的耳濡目染,不断地去了解我们所保护的对象究竟有哪些价值,逐渐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去保护它?当不了解它的价值的时候,你可能把它看作崖石、看成泥巴等物质层面的东西。但是这些物质的东西所承载的更多的是我们需要认真加以挖掘和阐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莫高窟的壁画彩塑艺术从早期到晚期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发展历程。早期洞窟的彩塑壁画受到西域的影响要大一些,其反映的壁画彩塑主题主要是反映释迦牟尼前世舍身奉献救助众生的佛本生故事和释迦牟尼出家修行成道的佛传故事,与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密切有关。隋唐以降,中国可以说到了相对稳定和鼎盛的时代,整个洞窟都是铺满了非常精彩的画面,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反映祥和的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一些主题的艺术形式。 明代嘉峪关封关以后,敦煌这片地方基本上可以说被明政府给放弃了。直到一百多年前,藏经洞的发现才让敦煌重新走进我们的世界。 因为藏经洞的发现,莫高窟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大量的藏经洞出土文物被西方探险家以种种手段从道士王圆箓手中骗取并带到了欧洲、日本、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博物馆、图书馆乃至私人手中。这也引起了中国政府以及一些有识之士对敦煌石窟的重视,最后促成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这个研究所的成立我们还要感谢四川籍的艺术家张大千先生。他于1941年至1943年间在敦煌进行壁画临摹和研究。后来他的朋友、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在考察西北时专程到莫高窟看望大千先生。于右任先生被莫高窟艺术所震撼,随即提出在莫高窟设立敦煌艺术学院的议案。他建议通过招收研究生研究传承祖国伟大的艺术,寓保管于研究之中。因为条件特别艰苦,于老建议成立艺术学院的初衷没能实现,但促使国民政府在敦煌莫高窟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大千先生在敦煌前后三年,临摹了很多很多壁画,并带到重庆、成都办展览,吸引了很多四川的年轻艺术家关注敦煌并最终选择奔赴敦煌。他们在第一任所长常书鸿先生的带领下,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弘扬奉献了青春、贡献了才华。他们是上20世纪40年代到来的段文杰先生、孙儒僩先生、欧阳琳先生、李承仙先生、史苇湘先生等,20世纪50年代到来的李其琼先生、李永宁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又有宁强、罗华庆、胡同庆等年轻一代循着四川前辈们的足迹来到敦煌,继续加入莫高窟人的行列,为敦煌文物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与年华。 我们要感谢四川人民,你们养育的这些优秀儿女,把一生乃至子孙都献给了敦煌,最后都变成了守望敦煌的敦煌儿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弘扬事业,与四川心心相系、密不可分。(节选自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在成都博物馆的讲座《当现代科技遇上古代文明——敦煌石窟的保护与传承》,题目为编者所加。)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