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楚辞

楚辞

  • 字数: 175.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作者: 潘啸龙
  • 商品条码: 97875078331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5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楚辞》精神气质,则与它的创立者屈原一样,虽仍带有楚人特点,却又远远超越了楚巫文化的相对原始性,澎湃着中原的理性和民主精神。《离骚》所表现出来的对历史兴亡的理性思考,对从卑微者中不拘一格“举贤授能”的大胆主张;《天问》对四方神怪异说的追根问底,对“天命反侧,何罚何佑”的怀疑和抨击;以及《九章》所表现的注重法治,对“国富强以法立”美政的追求,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楚辞”所体现的理想,表面看来,似乎总与对古代圣王贤佐的颂扬和怀念联系在一起,似乎带有相当的“复古”色彩。但其中所贯穿的,却并非是对旧传统、旧制度的固守或维护,而恰恰是一种改革求变、愤怒冲决旧传统的历史进步要求。这只要看屈原对帝尧任用伯鲧治水,所提出的“何不课而行之”的责问;以及《惜往日》对楚王“背法度而心治”的批判;特别是《离骚》等一系列诗作,对旧贵族党人阻挠变革、“非俊疑杰”,顽固追求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禄的激烈抨击,都能感受到屈原站在潮流前头,推动历史进步的鲜明立场。在这场斗争中,占优势的是不知革新图强的旧贵族势力。所以屈原诗作中,又表现出当时改革家所共有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深切苦闷和孤独感。
现在有些研究者,因为楚文化在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对原始性,又因为屈原至死眷恋他的祖国,而不愿效战国策士的朝楚暮秦,便论定屈原依恋的是落后的文化传统,是站在历史变革对面为楚文化唱“挽歌”,他得到崇敬接近是由于道德、人格的感人,而非精神、理想的进步。这样的论断,尽管自以为突破了“政治性”的分析局限,注意了广阔的文化背景考察,其实却只是一种浮面的形相论断,并不符合事实。 
目录
自序
屈原
离骚
九歌
东皇太一/22云中君/23湘君/24湘夫人/27
大司命/30少司命/32东君/34河伯/36
山鬼/38国殇/41礼魂/43
天问
九章
惜诵/65涉江/71哀郢/75抽思/80怀沙/85
思美人/89惜往日/94桔颂/98悲回风10l
远游
卜居
渔父
宋玉
九辩
招魂
景差
大招
汉无名氏
惜誓
[附]
贾谊
吊屈原赋
淮南小山
招隐士
东方朔
七谏
初放/185沈江/187怨世/191怨思/195
自悲/196哀命/199谬谏/201
严忌
哀时命 
摘要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②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⑧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㈤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苣幽而独芳。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贶。⑨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曾欺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④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⑧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伤太息之愍怜兮,气於邑而不可止。⑨乣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折若木以蔽光兮,随飘风之所仍。∞存仿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岁留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宁逝死而流亡兮,不忍为此之常愁。孤子哙而技泪兮,放子出而不还。孰能思而不隐兮,昭彭咸之所闻。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人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心轨羁而不形兮,气缭转而自缔。⑩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⑩藐蔓蔓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蚬之标颠。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雾雾。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④冯昆仑以瞰雾兮,隐蚊山以清江。惮涌湍之磕磕兮,听波声之洵洵。④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汜潏涌其前后兮,伴张弛之信期。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④

    日: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愁愁。④浮江淮而人海兮,从子胥而自适。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④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心鲑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③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