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廉政文化里的处世之道

中华廉政文化里的处世之道

  • 字数: 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金波 编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2241126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崇高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其中,正确的“世界观”将为我们指明人生的道路和前进的方向,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基”和“处世之本”。
什么是处世?从字面来看,处世就是待人接物、应付世情。处世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教育,是其他一切文化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处世之道,是我们民族思维特色与文化个性的重要表现。修身养德、公正无私、谦恭礼让、诚信宽厚、克己慎独、改过自修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内容。
人生一世,每个人都要面临两个课题:为人和处世。为人,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修炼什么样的品质、增强什么样的内功;处世,就是如何做事、如何立世、如何成功。处世,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这可谓共性。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处世,又有其特殊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一规定集中概括了共产党员标准的本质特征,是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首要条件。这样的规定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如何处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华廉政文化里的处世之道》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为人处世的重要论述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处世之道,撷取国学经典的著名章句,加以归类和译介,然后进一步引发和阐述,通过古代名典说事,通过故事说理,目的是给党员干部读者普及国学知识,结合当今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吸取精华,规范自己的行为,立身以德、处世以诚,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标准和要求。
目录
第一章 修身篇 修炼德行,完善自我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二章 正己篇 欲化他人,先正自己
君子为政,以正已为先,教禁为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第三章 言行篇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己矣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出于其口,成于其手
第四章 进退篇 进不失行,退不失志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人之进退,唯问其志
在上不骄,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
第五章 宽容篇 心胸豁达,心地宽厚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
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
第六章 克己篇 约束自己,严格要求
不能自律,何以正人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正心之始,当以己心为严师
……
第七章 谦恭篇 虚怀若谷,敬畏群众
第八章 改过篇 有错必改,无错自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