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摄影式观看

摄影式观看

  • 字数: 390.00千字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作者: 李树峰 著;王文章 从书主编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56990046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1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第一批首推47卷。
作者简介
李树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摄影史研究委员会主任。曾承办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执行主编《摄影新理念丛书》;多次担任全国性和国际性影展评委;创立国内和国际“摄影家大PK”活动,开展影像发生学和摄影家个案比较研究:创立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和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摄影卷》(第三次修订)主编,著有《视觉百年――澳门摄影》、《看与见――摄影小札》、《摄影艺术概论》等,发表摄影理论、评论文章50余万字。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摄影工作者”,2008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2013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
目录
自序
第一编 理论探索
理论的素养
摄影的“三个依赖”
摄影是一个过程
“摄影式观看”与摄影之路
心灵的高地
请别再“骑墙”了
摄影与视觉文化
摄影生态与大众化的观看
自然之镜与心灵之光――再说风光摄影
摄影学科建设的四个维度
图片编辑与格式塔
影像:属性与方向――李树峰访谈
说明性与诗性――影像的两大属性与内在关系
话说沙龙摄影及其走向
“看”与“见”
暗盒:视界·世界
差异性与一致性
摄影,到深处去
摄影的用力方向
摄影艺术史前时代结束
提炼与归纳
影像“中国梦”:表情·故事·记忆
影像“纵”“横”
摄影的经验与影像的时空
第二编 评论
关于摄影评论现状的采访提纲
一个国家与一种颜色――读郭建设摄影作品《红色中国》
一座老城,一位歌者――读张楚翔的摄影集《摇曳舵城》
原点上的守望――潘维明的摄影
博联社“劳动者”展览作品评选有感
从刘远眼中的“河南人”说开去
当前摄影创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回眸
渔木,失海后的思索
长歌当哭说坝上――看张吃的摄影画册《坝上散》
鹭匪的拆迁工程――白鹭摄影的新发现
“点”与“面”――朱宪民与解海龙的摄影比较
两种观点两种方法的PK――王文澜与贺延光
客观凝视者蔡焕松
主观表现者王征
最佳挑战者陈志峰
最具风范者陈锦波
不一样的卢森堡――第四届中欧文化对话摄影工作坊之“中国人看卢森堡”
影像:意义与方向――我看中国摄影家与玛格南摄影家在响沙湾的
发现“长安人”――中外摄影名家眼中的长安镇
一份个人作业,一项文化工程――谈邓伟的摄影
“邓伟”的意义
影像的力量
这样看――谢小明的摄影
抱休闲心,步视觉旅――周海婴先生70年来的摄影
发现生活底色,呈现生命质感――袁学军的摄影
影像实验·艺术行动·学术探险――“现实与超现实”的响沙湾
丰富性与差异性――“现实与超现实”的响沙湾
摄影的多元价值与独具一格的创作实践――我看李伟坤
摄影家吕静波
再识陈长芬
我看中国当代新锐摄影
第三编 访谈
在北京苍穹下
“以25岁的心来工作”――摄影家久保田博二访谈
摄影是面对知心爱人的倾诉――与摄影家丛臣亭的对话
记录深圳:一座城市的心灵史――对话摄影家余海波
从摄影记者到艺术家――对话程玉杨
重要的是你拍什么――雷尼·布里访谈
第四编 摄影史
在这个历史时刻
件件看来皆心血,百年辛苦不寻常――写在中国摄影博物馆网站开通之际
组织·创作·观念――改革开放30年摄影艺术的发展
百姓·百年――首届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与视觉记忆
编写《中国摄影史》――历史与当下的反思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