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蓝雅白韵 中国蓝印花布纹样研究

蓝雅白韵 中国蓝印花布纹样研究

● 工艺美术大师、蓝印花布国家级传承人吴元新及其传人的佳品力作。 ● 历时5年,踏遍21省、市、自治区,汇聚40年收藏、研究成果,重磅打造中国工艺印染纹样集成。 ● 对蓝印花布技艺进行记录、研究与还原,图文并茂展现于读者面前,延续非遗产文脉,使它在当代社会重焕生机。 ● 全方位展现中国蓝染的奥秘和魅力,传承凝聚千年的祖辈智慧、艺术审美与文化信仰。 ● 装帧设计独具匠心,布面磁吸精装礼盒,封面压凹烫蓝,内含双册,裸脊锁蓝线,古典雅致,志操修洁,极具文化传承和收藏价值。
  • 字数: 24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作者: 吴灵姝,吴元新,倪沈键 编
  • 商品条码: 97875592026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19
定价:¥3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手工印染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人们为了满足精神和审美的需求,各种防染印花纹样应运而生,被历代民间艺人传承和发展,并得到不断丰富和提升,其中很多代表作的艺术成就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朴实的技艺、独特的造型、丰富的内涵、吉祥的寓意,是我们民间艺术遗产中精华之所在。 作者通过阅读大量原始资料、档案记录等,总结、梳理民间手工印染的来龙去脉。通过田野调查,以口述采访的方式宏观把握民间手工印染纹样的遗存、传承、演变情况以及传承后人的基本信息,揭示传统技艺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更深层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 本书设计独特,米白色的麻布和烫蓝的字迹,是作者特意挑选最接近蓝印花布原布的色彩、材质和染蓝后的颜色,古朴而趣致。翻开书盒,平摊在桌子上,“蓝雅”部分和“白韵”部分端端正正地分居两边,透印的“和合二仙”笑容可掬。合上是一本书,摊开是两本书,这是本书设计者的奇思妙想:蓝与白的恰如其分,一与二的美妙结合。
内容简介
在手工印染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间艺人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符合工艺特征的吉祥纹样。作者调研、收集近5年,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蓝印花布的应用形式和图案做一个系统的挖掘和研究,以项目纹样集成的形式,以实物收集资料为基础,力求通过图片的形式全面完整的展现各个地区传统蓝印花布在民间的应用状况及民俗内涵。
作者简介
吴灵姝,吴元新之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与吴元新合著在《民俗艺术研究》一书中发表论文《中国蓝印花布的历史与未来》。 2008年12月, 在《东吴文化遗产》一书中发表论文《夹缬技艺的历史与现状》。 吴元新,江苏启东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美术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南通市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倪沈键,2018年被授予“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称号,在2017年举办的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中,在印染类竞赛中获得二等奖,被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人社厅授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目录
序 刘魁立
序 孙建军
前言
中国蓝印花布历史渊源与发展1
江苏蓝印花布纹样53
上海蓝印花布纹样109
浙江蓝印花布纹样153
山东蓝印花布纹样203
安徽蓝印花布纹样243
江西蓝印花布纹样271
湖南蓝印花布纹样293
湖北蓝印花布纹样325
河南蓝印花布纹样349
河北蓝印花布纹样377
北京蓝印花布纹样405
东北地区蓝印花布纹样427
四川蓝印花布纹样469
陕西蓝印花布纹样489
山西蓝印花布纹样511
贵州蓝印花布纹样531
广东蓝印花布纹样555
广西蓝印花布纹样567
福建蓝印花布纹样583
云南蓝印花布纹样599
新疆蓝印花布纹样609
后记61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