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庸/中华经典轻松读

中庸/中华经典轻松读

  • 字数: 22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作者: 陈明星主编刘中洋编注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5699247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人生方法论。选用版本为底本,约请国学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特别加入评析、引申阅读,让普通读者轻松领略国学的精髓。
内容简介
《中庸》是一部阐述儒家人生观的经典文章,全文近五千字。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这五种人际关系;三达德指智、仁、勇,是处理好五种人际关系的所应具备的品质;九经是达到“中庸”所必须做的九项工作,分别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工匠、优待客人、安抚诸侯。为了让读者领会“中庸”的精髓,书中在原文后面加了“注释”“译文”“论引”“评析”“引申阅读”五大板块。
作者简介
刘中洋:国学教师。自由撰稿人,多年从事国学领域的研究,尤其擅长国学文化解读启迪现代人领域。 现任北京汉文营销机构国学课程开发与推广工作。
目录
前  言第一章 天地之化本于中和第二章 世界观的选择——中庸之道第三章 道德的最高标准第四章 凡事在于把握好微妙的度第五章 并非道不可行第六章 敦厚中正第七章 拙守中庸,勿陷牢笼第八章 愿美德长驻我们的心中第九章 可望而不可即的至高境界第十章 谁是真正的强者第十一章 固守正道,不屑炒作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广大而深微第十三章 道,深含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第十四章 君子之行,安然守正第十五章 从最基本处做起第十六章 高深莫测,无所不在第十七章 秉承天命第十八章 肩负起我们的使命第十九章 礼法制度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第二十章 治理国家的最基本的方法和原则第二十一章 诚是天地至德第二十二章 天道至诚第二十三章 专一于一个方向的深入第二十四章 至诚昭示天地第二十五章 诚就是无私地宽恕与包容第二十六章 至诚无疆第二十七章 行乎中庸,进退自如第二十八章 以礼规范我们的行为第二十九章 以事实证明我们的德行第三十章 天时地利与人和第三十一章 至圣之德广大如天第三十二章 至诚之道浑厚如大地第三十三章 中庸,天地万物运行的最高境界
摘要
“中庸”就是一种存在,是一种天地间人与万物生存所依附的关系,是时间和空间的完美。是包容,也是利用。借天地间的一切,为“我”所用。因为“用”,所以就有了方向的不同,效果的差异,初衷的善恶。于是就有了占有与平衡,自然就产生了世间的纷争。也就有了所谓的君子与小人:君子就在于“时中”,而小人失于“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君子与小人互为依存。这世间需要精英,也同样要有平民的生存。在高高的尖塔下面,是深厚的泥土基础。对于人的行为,“我”与“非我”的共处,无论“中”与“不中”,天地都以其博大的胸怀给予包容,默然不予置评。重要的在于修养,在于修养是否纯正,是否出于“诚”。诚就是成,努力成全他人,最终成就自己。子曰:“己欲达而达人。”“天地至诚”,至诚无欺。真理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谬误也必然有一席之地。而归其实,处在这里和位于那里,正面和背面,正确或是错误,我与非我,都是天地间的存在,都是包容在天地间的存在。《中庸》郑玄注:“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中庸》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人生哲学的大书,是修己用世的最高道德标准,是指导人们进行人生实践的理论教科书。《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旧时学者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所作,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但是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认为现存的《中庸》是秦汉时期儒家修订整理的作品。特别是经宋代大儒朱熹注解,《中庸》成为独立的儒学经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合称“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后世读书人争名科举、求取功名的必读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是经世实用的学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