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医中药角药研究

中医中药角药研究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朱富华 著
  • 商品条码: 97875369462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角药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三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或辅助作用。或独立成方。在临床应用中可起到减毒增效之作用。“角药”一词,看来陌生,但医生却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此药物的配伍规律进行着长期的医疗临床实践,简单地说,它是三种中药的有机组合(如临床中常用的“三仙”“三黄”“三仁”“三子”诸药),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长期临床实践的积累和沉淀,而非简单的药物堆积。
本书从角药的概念到历代医家对角药的运用,从现代名医的临床经验到角药配伍机制,深入探求角药的渊源和发展,系统论述了名医名方、验方各十余类,二百余种角药。
本书是医生、教学人员、科研人员学习、研究中药配伍之书籍,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本书名为用药,实为用方。对于学生,它可以抓住中心,以简代繁;对于教师,它可以抓住要点,举一反三;对于研究者,它可以了解伍用真谛,以此开发新药;对于医生,它可以扩大药物的临床使用范围,为运用中医药诊疗疑难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提高疗效。
作者简介
朱富华,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留日研修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委,现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儿科从事中医药治疗小儿疾患的临床工作,擅长于儿童哮喘、心肌炎和其他小儿疑难病的中医药诊疗。 在《中医杂志》等国家级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小儿食积变化规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和“食积郁热是小儿高热惊厥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论文,被陕西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评选为优秀论文;在《内经》“亢则害,承乃治”理论的启迪下,创立儿童哮喘痰瘀互结之“自亢学说”,为哮证缓解期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主编《小儿多发病》《中医变态反应病学》等医学专著8部,其中《中医变态反应病学》一书,原创性系统地论述了中医药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疗,该书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参加多项部、省级科研项目,主持厅、局级课题四项,取得两项国家专利,发明“食积”和“高热惊厥”两项动物模型,开发出“临床诊疗记录系统”软件。 朱富华同志曾被评选为陕西省优秀中青年中医药科技工作者;2003年被农工党党中央和农工党省委授予“抗非”先进个人;2006年被省厅评为“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优秀医疗队员;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称号。
目录
第一章 角药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章 历代医家对角药的认识和贡献
一 秦汉时期
二 金元时期
三 明清时期
四 近代时期
第三章 现代名老中医运用角药经验
(一)姜良铎主任运用角药黄连、吴茱萸、石斛治疗胃脘痛
(二)郝万山主任运用角药柴胡、黄芩、半夏治疗少阳证等病
(三)焦树德主任运用角药丹参、檀香、砂仁治疗心、胸、胃脘痛
(四)吴咸中主任运用角药大黄、丹皮、金银花治疗肠痈
(五)陈可冀主任运用角药红参、三七、延胡索治疗胸痹
(六)危北海主任运用角药黄芪、党参、白术治疗胃痛
(七)张学文主任运用角药丹参、川芎、赤芍治疗中风
(八)施今墨主任运用角药当归、丹参、王不留行治疗血瘀经闭
(九)张志远主任运用角药地榆、贯众、白头翁治疗崩漏
(十)汪受传主任运用角药黄芪、白术、防风治疗哮喘缓解期、反复呼吸道感染
(十一)杜建主任运用角药生山楂、泽泻、何首乌治疗高脂血症
(十二)雷忠义主任运用角药三七、陈皮、丹参治疗心脏病
(十三)闫晓萍主任运用角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治疗肾病
(十四)毕可恩主任运用角药焦楂、枳实、槟榔治疗儿科诸疾
(十五)谢海洲主任运用角药仙鹤草、连翘、何首乌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十六)朱仁康主任运用角药生地、赤芍、丹皮治疗皮肤病
(十七)刘惠民主任运用角药麻黄、生石膏、怀山药治疗感冒
(十八)杨继荪主任运用角药鱼腥草、生黄芩、野荞麦根治疗痰热咳嗽
(十九)朱曾柏主任运用角药土茯苓、板蓝根、生甘草治疗乙肝
(二十)张横柳主任运用角药桂枝、芍药、甘草治疗外感内伤
(二十一)姜建国主任运用角药半夏、干姜、黄芩治疗消痞
第四章 角药配伍机制和作用
一 同类相须的配伍
二 异类相使的配伍
三 相对关系的配伍
(一)阴阳配伍
(二)气血配伍
(三)脏腑配伍
(四)升降配伍
(五)散收配伍
(六)寒热配伍
(七)润燥配伍
(八)生克配伍
(九)行守配伍
(十)表里配伍
(十一)攻补配伍
四 药味气味的配伍
五 减毒配伍
六 归经配伍
七 系统配伍
八 病机配伍
第五章 角药与症、证的相关性
第六章 名方角药
一 解表角药
……
第七章 验方角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