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史学:瞬逝的辉煌-岭南大学六十四年

新史学:瞬逝的辉煌-岭南大学六十四年

  • 字数: 1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陈国钦,袁征 著 著
  • 商品条码: 9787218060095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提起教会学校,我们首先会想到它们的宗教性。然后就是它们安静的学校环境、良好的教学设施和高质量的英文教育等等。教会学校的这些优势吸引了许多中国学生。不少政界要人和社会名流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教会学校读书。教会高等院校不仅对中国现代高校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引导与示范作用,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早期现代化,更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进一步影响中国教育甚至社会的各个层面。 为更全面了解教会高校,特别是岭南大学的发展历程,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当年的报纸到教会高校的档案,从教职员工之间往来的书信到学校毕业生的回忆,从研究专著到各类相关的论文等等。随着这些资料,我们一步步走近岭南大学。
内容简介
跟英语不同,在中文里,“侵略”是一个明确的贬义词。近百年来,中国人不断听到“文化侵略”的呼喊。但是,站在镜子前,我们看到,自己的发型、眼镜、衣服和鞋子都是西式的:我们从头到脚都是从外国学来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生气?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满洲国”,学校里的“国语”课程教的是日语。这令人愤怒,因为这是日本军队用刺刀和机枪逼的。于是,我们看到一条界线:用暴力强迫的是侵略,而自由的选择,不管是文化还是经济,都不是侵略。
作者简介
陈国钦,惠州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讲师,200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史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专攻广东教会教育史,发表过《厦葛医科大学与中国近代西医教育的发端》和《20世纪20年代广东教会高等教育的课程中国化》等论文。
目录
前言 走近岭南大学 第一章 创校(1888-1918年) 第一节 哈巴牧师的建校之梦 第二节 尝试 第三节 录取大学生 第二章 终于成为大学(1918-1922年) 第一节 从中学到大学 第二节 形成特色 第三节 开风气之先 第三章 冲击与转变(1922-1927年) 第一节 预兆 第二节 挑战与应答 第三节 变革与发展 第四章 光荣岁月(1927-1937年) 第一节 钟荣光其人 第二节 联合与学科扩建 第三节 重新定位 第五章 战争年代(1937-1948年) 第一节 战争的冲击 第二节 几度迁移 第三节 再现康乐 第六章 最后的努力(1948-1952年) 第一节 重建 第二节 新政府 第三节 从朝鲜战争到院系调整 第七章 延续 参考文献 附:1939年岭南大学组织系统图 岭南大学历届毕业生一览表(一) 岭南大学历届毕业生一览表(二)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