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清华到联大:朱自清自传

从清华到联大:朱自清自传

  • 字数: 18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朱自清 著
  • 商品条码: 978753994218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5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从清华到联大》,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文学创作方面,其代表作有《踪迹》诗文集、散文名篇《背影》、《儿女》、《绿》、《荷塘月色》等;作为学者,他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也有建树,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作者简介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作写实感。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有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原名朱自华,江苏扬州人。他是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目.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朱自清祖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佘,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子”,“像被大水洗了—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匕,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匕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了《欧游杂记》。并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活动,本来就是身患胃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终于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50岁。
目录
序:我是扬州人
壹  青灯儿时
    故乡的夏
    只懂栀子花
    七岁到扬州
    吃白煮豆腐
    我的父亲
贰  我的爱情
    相亲喜剧
    不忘台州
    我们的儿女
    怀亡妻
叁  南方旧事
    欣赏艺术女人
    生命竞有了价格
    我的自尊与愤怒
    我的“刹那主义”
    旅行杂记
    走向“春晖”
肆  清华岁月
    初到清华
    亲历“三·二八”大屠杀
    我要找一条好走的路
    荷塘独处
    我的颜色永远是灰的
    西行通讯
    我与新诗
    我与散文
    清华一日
    北平沦陷那一天
    清华精神
伍  联大八年
    蒙自五个月
    外东消夏录
    重庆行
    我希望的新中国
    我的写作生活
    我的国学研究
    这是一个动乱时代
陆  “象牙塔”外
    回到北平
    论雅俗共赏
    我的气节观
    吃饭第一
    走出“象牙塔”
    真正能够顾到眼前的人
    拒购美援面粉
    知识分子的道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