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哲学

新哲学

(全新视角探索哲学 激活哲学智慧 关注公共生活 化解人类风险 新哲学 海德格尔 伦理学 天主教 世俗化 神秘主义 经济人 亚当·斯密 天人思想 王弼 性三品说等等,1-8辑,让你过瘾 )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作者: 王中江 主编 著
  • 商品条码: 102242196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定价:¥2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新哲学精选集共8辑。第一辑共有六个相对独立的讨论专题。
第二辑包括:学说广场、中国哲学:摸索与新视角、“公私”观念与社会史、古代“士阶层与公共生活、思想史方法论(下)、哲人佚文知见录(一)编后言等七个部分”。
第三辑包括:诠释学及语言世界、儒学的宗教性维度、深度生态理念:传统与现代、正义·自由·平等,五个专题。
第四辑包括了四个主题,它们是我们时代哲学的角色和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探索、中国哲学:探索与新视角、近代中国思想语境中的“激进”与“保守”。哲学在我们的时代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世界性的恐怖主义、不同文明的尖锐冲突、生物技术引发的生命及人性和伦理问题,过度追求增长而造成的自然和生态循环的失常、世俗化利益追求和消费文化的膨胀等等。这些问题都非常棘手,令我们十分不安和困惑,哲学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公众不仅对它越来越感到陌生,就是哲学家之间往往也彼此陌生。
第五辑通过对当代西方的过程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对比研究、对经济与伦理的和谐的追求及从孔教会看儒教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等...把哲学研究、文化翻译问题的研究、经济伦理以及文学献史料研究合为一体;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能让我们从哲学角度来诠释一些文学、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第六辑是对当代西方的过程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对比研究、对经济与伦理的和谐的追求、看儒教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等等……把哲学研究、社会制度改革等问题的研究、经济伦理以及文学献史料研究合为一体;通过对《新哲学.第6辑》的阅读,能让我们从哲学角度来诠释一些文学、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第七辑有两个集中讨论的专题,一个是有关“默会知识”的,另一个是有关“女性主义”的。有关中国哲学的反思和讨论,这一辑共有七篇论文,从古代到现代,时间跨度很大,对于中国哲学不同时期的的研究者来说,也许可以各取所需。本辑继上辑之后,又推出了“哲人佚文知见录——殷福生(海光)英文佚文及中译(下)”,它包括了殷海光的两篇重要英文佚文及其中译,相信关注殷海光研究的朋友一定有如获至宝之感。
第八辑的文章,从不同角度认识、理解和转化“经济人”的假定,这将会使我们从更加开放的立场来看待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本辑有关中国哲学的讨论,在大跨度之下展现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和讨论,想必也一定会引起同道们的关注。
作者简介
  王中江,男,1957年出生,河南省汝州市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先后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河南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教授。1979年至1983年,在郑州大学哲学系学习。1983年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1983年至198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专业中国哲学史,指导导师楼宇烈,毕业论文《金岳霖知识论中的意念论之分析》,受到答辩委员会的好评,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至1989年,师从张岱年先生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专业中国哲学史。1987年至1988年,曾在日本东京大学研修。博士论文《严复与福泽谕吉:中日启蒙思想比较》,开拓了中日近代思想文化比较的新领域,并以不少新的观点,受到答辩委员会的肯定,圆满通过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1989年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1995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先后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职务;担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州学刊》编辑委员会委员。200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2004年调入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任教授。开设中国哲学和专题课程,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先秦哲学、道家哲学和魏晋哲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时在中日近现代哲学的比较研究方面、在日本近代哲学对中国的影响方面也有所研究,并取得了具有一定影响的成果。
目录
  《新哲学》第一辑:
自然、人与世界共同体
自然与人
天人简论
道德的谱系与类型
“共生律”:人类生存的简明法则
虚拟世界中的“真实性”:网路人际关系与自我认同
中国哲学:摸索与新视角
新思想史:整合经学与子学
春秋思想史论(上篇)——哲学突破的历史进程
康有为的进化观与自强、种族论及乌托邦
不同地域中的诠释意识
情境化的诠释学与诠释学的本土化——以“情境”和“语境”为中心的展开
中国阐释学中阐释的相对性及其正当性构造……
佛教史上的诠释学问题
东亚认同?历史回顾与当代视野
“东亚”概念和儒学
想像的和实际的:谁认同“亚洲”?——关于晚清至民初曰本与中国的“亚洲主义”言说
知识社会学
知识社会学:从马克思到曼海姆
思想史方法论(上)
一、思想史的对象和范围
二、思想A:精英的与民众的
三、新范式与思想史的扩展葛兆光朱志每
四、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自我认识及回应
五、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历史语境下语境
编后记
《新哲学》第二辑:
学说广场
对立和鼎立/庞朴
能力本位论与21世纪实力主义文化预期/韩庆祥
中国哲学:摸索与新视角
春秋思想史论(下篇)──哲学突破的历史进程/余敦康
隐秘的颠覆──透视儒家的道德主义面目/唐文明
王廷相思想中的规范与人性──以人性论、修养论为中心/马渊昌也
刘宗周与明代理学的基本走向/崔大华
为中国哲学开生面──孟旦(Donald J Munro)先生治学简介/刘笑敢
“公私”观念与社会史
公与私:先秦的“立公灭私”与对社会的整合/刘泽华
古代“公天下论”的构成/张分田
公私观念在近代的演变──以晚清上海为例/李长莉
中国公私观念研究综述/刘畅
古代“士”阶层与公共生活
先秦“士”阶层的形成、自我意识及原创性/王中江
汉代知识的性格与知识分子/斋木哲郎
中世的士大夫:三国、西晋政治史与军师和清谈家/葭森健介  末崎澄香
明代知识分子论:以林希元为例/小岛毅
思想史方法论(下)
上天入地:思想史的边界与方法/高瑞泉
晚清汉学谱系与近代中国学术和思想/史革新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研究的范式转换及前景/萧功秦
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式回顾/欧阳哲生
代际理论及其运用/焦润明
关于思想史的思考方法——类型、范围、对象/丸山真男
思想史:它的意义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史华慈
哲人新知见辑录(一)
严复重要佚文、书札
编后记
……
《新哲学》第三辑
《新哲学》第四辑
《新哲学》第五辑
《新哲学》第六辑
《新哲学》第七辑
《新哲学》第八辑:
海德格尔与伦理学
海德格尔的“源始伦理学”
海德格尔在早期课程中对亚里士多德“美德”概念的阐释
实践之知还是存有论:亚里士多德与海德格尔
西方社会与世俗化问题:伦理、宗教、政治与审美的视角
访谈录:论世俗化
天主教与世俗化
美国宗教的政治参与和当代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康德美学的黄昏——兼论“生活美学”本体论的建构
“神秘主义”的维度
游心于万物之初——道家的神秘主义
中国早期的神秘主义:一种评价
神秘主义的类型
中国哲学:反思与探索
《尹文子》所见名思想研究
九品中正制度与性三品说
王弼“情”思想研究
崔浩的“天人思想”考
清——六朝隋唐国家的社会编成论
戴震之“道”的构成及其特质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一些整体趋势
经济人与道德
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在生态的、社会的和制度的限制之下作决策
道德的经济人
国际关系中的“经济人”
编后卮言
摘要
编后卮言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这一辑共有四个专题,一个是有关海德格尔的伦理学的,一个足有关宗教和世俗化的,一个是有关神秘主义的,一个是有关经济人和道德的,。其中前两个专题,主持人已经有所说明,我想就后两个专题说几句话。 相比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神秘主义既不属于通常的理性也不属于通常的经验,或者说它面对的恰恰是通常的理性和经验都无法理解和解释的奇妙现象和独特事物。神秘主义思想和观念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不同地域的宗教和哲学传统中,如基督教、佛教、回教、道教、瑜伽、道家、直觉主义等等,也有学者认为儒家哲学特别是孟子和宋明心学传统也具有神秘主义的层面。简单地访神秘主义是以人类神秘体验和神秘意识为基点而形成的思想和念。宗教领域的神秘体验和意识往往主要表现为个人同神的直接合一,哲学领域的神秘体验和意识一般体现为对最高实在的冥想、神会以及同万物的合一。不管是同神的合一,还是同万物的合一,或是对最高实在不可思议、不可言传的冥想和神会,这些整体上的“主客合一”和瞬间超越,都称得上是神秘体验、超凡感受和超常意识。在现代宗教和哲学研究中,神秘主义虽非显眼,但仍然是受到注意的一个维度。本辑围绕神秘主义进行讨论的三篇论文,其中王六二先生的《神秘主义的类型》,主要讨论了宗教领域的神秘主义及不同形态;李维亚·科恩( Livia Kohn)先生的《中国早期的神秘主义:一种评价》,从总体上说明了中国道家和道教的神秘主义;那薇女士的《游心于万物之初——道家的神秘主义》,更集中地梳理了道家的神秘主义。这三篇论文将把我们引向东西方神秘主义传统的深度思考中。 “经济人”作为亚当·斯密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自一开始就引起了争论,迄今依然。争论的核心之一,是人是否像亚当·斯密假定的那样,纯粹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经济动物。 …… 本辑有关中国哲学的讨论,在大跨度之下展现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和讨论,想必也一定会引起同道们的关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