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原道(第1辑)/系列学术辑刊

新原道(第1辑)/系列学术辑刊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作者: 陈明主编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534731495
  • 版次: 1
定价:¥25.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原道》,创刊于1994年,陈明主编,自第八辑起因技术原因改名为《新原道》。
    《新原道》立足传统资源进行文化建设。这不仅因为我们相信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仍富启迪,还因为我们认为当代文化成就的获得从本质上说必然是民族意志和创造力的体现与验证,而此二者乃我们所理解的传统之核心。
    《新原道》认为,传统作为一套话语,它与民族生命是“表达/塑造”的二重关系。作为表达,它反映了民族的意志、需要以及对世界的理解认知;作为塑造,它是民族自我意识对自身的自觉把握、调整与建构。当代中国文化的危机根本上讲就是我们没有一个能够承担这一“表达/塑造”功能的话语系统。《新原道》的责任,就是要从文化与民族的内在关联中重建这样一种话语系统。在这样的目标下和过程中,东西、左右的区分仅有相对的意义。所谓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既然文化是民族生命的表征,那么作为中华文化的主体,儒学在当代的理论形貌与我们民族在当代的生命形态之间必然具有某种内在的关联。因此,对于所谓儒者来说,首先需要追问的应该就是,那“未被规定的存在”该如何去进行选择和创造才能获得自己康健畅达的现实形态,获得自己所应有的本质特征?倘若现代性和优选化作为我们所处情境的历史特征确定无疑,那么,接纳现代性、融入优选化而又使自己的主体性高扬不坠应该即是我们别无选择的致思方向    《新原道》常设有以下栏目:“专题与评议”,“思想探索”,“学术史研究”,“研究生论坛”,“横议集”,“访谈录”,“文化评论”、“书评”,“随笔与杂感”,“旧文新刊”等。
    本书由“思想篇”、“研究篇”、“评论篇”三部分组成,收入了多篇有分量的学术探讨性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当前社会状况及中国现代化的前景,这些探讨对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文化的重建有启发作用。
目录
思想篇
 西方历史哲学眼中的中西文明观
 自由的民族理论是否可靠?
 后新儒学的社会哲学:契约、责任与“一体之仁”——迈向以社会正义论为核心的儒学思考
 当代新儒学与后现代理论
 寻求中华民族新的制度结构
 鲁迅随想三题——洛阳读书记
 被带入儒学传统中的鲁迅
研究篇
 礼仪、秩序和儒家的政治向度
 知行合一的意义阐释
 上达体悟与下学穷理——朱子、南轩“仁说之辨”所表达的工夫方向
 戴震义理之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潜流隐行与复兴冲动——对墨子伦理思想的历史考察
 论晚周“因性法治”说的兴起及荀子“化性为善”说的响应
评论篇
 现代性的分裂与王国维的矛盾
 大陆儒教派的历史定位
 “9·11”事件的伦理学沉思
 90年代学术重读
 关于中国文化特性/认同思想的反思
编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