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长征

长征

  • 字数: 1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龚学敏 著
  • 商品条码: 9787541143748
  • 版次: 2
  • 开本: 32开
  • 页数: 150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长征》是四川诗人龚学敏创作的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首版于2005年,由本社出版,荣获当年的四川文学奖。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此次修订再版正当其时。作者围绕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事件,以红军长征行进路线为叙事线索,塑造了“一条叫作红军的河流”的主体意象,以及红绸铜号、寒鸦、红星八角帽、竹斗笠、黄金草鞋等意象群落,勾勒出一幅体现人类精神、英雄气概、自由理想、向上生命力的史诗画卷,是一部纪念红军长征的上佳之作,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从诗歌艺术上看,这部作品是对传统政治抒情诗的“变调”,它用一种更文学性、更个人化、更具现代主义色彩的表达方式,提升了政治抒情诗的文学品格
作者简介
龚学敏,1965年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当过中学教员、警察、宣传部部长、报社总编。现任《星星》诗刊主编。1987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95年春天,沿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从江西瑞金到陕西延安进行实地考察并创作长诗《长征》。
已出版诗集《幻影》《雪山之上的雪》《长征》《九寨蓝》《紫禁城》《钢的城》。
目录
《长征》无目录
摘要
长征是一个诱惑

龚学敏

出版社说,一首长诗如果前面没有前言,仅就做书而言,读
者会觉得很突兀,让我还是写几句才好,于是,便有了这篇小文。

我平时出差的行李箱里会放一本慢慢看的书,主要用来打
发飞机上很是逼窄的时光,什么时候读完,便再换一本。巧的是
在我答应出版社写这篇小文的当天下午,正好去外地参加一个诗
会,带上飞机的是还没有读到一半的《航空信》。《航空信》,
就书名而言,像是更适合我这样带上飞机阅读,事实也是如此,
两位伟大的诗人之间真诚的交流,本身就应该与纷扰的俗世保持
绝对的距离。接着上次读时,打开便是这封美国诗人罗伯特?布
莱1968年12月30日写给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信,信
中恰好写有关于自己给自己的诗集写前言的想法,“给自己的
诗作写前言,好像是自恋,所以我从某些旧文章里偷来某些段
落——而后半部分是新写的。”诗会结束后,我把第一次出版时
的诗集找了出来,读了读一篇二十年前写的文字和一篇十年前写
的文字,看把哪些段落可以偷来一用,选来选去,终还是不行。
最后,觉得还是要偷两句话来一用,虽然这两句话本身不是我自
己写下的。

二十一年前的春天,我做出决定要沿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从
江西瑞金到陕西吴起进行实地考察,并写出这首长诗时,也是写
了一篇小文,后来作为前言用在十年后出版的长诗的前面。那一
年,我刚好三十岁,文中用词多是年轻气盛,现在读来也没什么
意义。十年前,当时的我在红军长征走过的雪山草地办报纸,已
经想不起是什么原因,让我动了把已经放了十年的长诗出版的念
头,也写了一篇小文,放在书的后面,文中不外乎对当时的情景
回忆一番,发些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感慨。我想,今天写下的这
些文字,数年以后,甚至一出版,会不会就产生同样的感受。

今天傍晚,刚从当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甘肃陇东回来,
也是坐车穿过了八十年前创下人间奇迹的那片连绵不断的黄土,
与二十年前相比,黄土上面不仅仅是多了些绿色,现在的人和物
可以让你明显感觉到长征作为一个事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昨
天,也是傍晚,四合的暮色让人有了一种黄土高原上不真实的恍
惚,坐在进口大巴里的人们随着山路的弯道整齐地晃着,每个人
的想法像是挤满了整个车厢,一时没了声音的位置。看着塬上的
一个小村庄静静地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说,所有的文字在这个
村庄面前都是苍白的,这个村子从开始以来发生的故事,已经远
远超过我们的所有想象了。没有一个人就这个话题搭腔,大巴依
旧来回晃着,我像是特定的这一时刻,从车窗外飘进来的风,自
言自语一下,把上一个我又飘了出去。出现在我生命中的长征是
不是和这个突然出现在我视野中的村庄一样,所有的文字在它面
前都是苍白无力的?这个念头一闪,留下的唯有凄凉。美国人里
森?索尔兹伯里当年曾用我一样的方式“走”完了长征路,他在
那本曾经在中国算是畅销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的
中文版自序中写到:“只有亲身走过这段路程的人才能以现实主
义的方式描绘出长征中的战斗和艰难困苦”。二十年前我读到这
句话时,真是从内心涌现出了一种激情,甚至豪迈。现在看来,
这句话和我当年的我一样幼稚。此时此刻,用一个词来形容长
征,我选了一个,就是神秘。看似线条理得越清,越简明,越现
实主义,那些众多的不可能就对我们越有穿透力,和不可思议。
比如长征,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事件,在肯定结果的前提下,归纳
得越简单,事件本身的威力便越大,直到我们把事件本身看着不
可能。不管他人怎么看,我对长征的理解便是如此。当年,一位
叫作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用这样的一句话把年轻的我感动的
泪流满面,并且还用了充满无限诱惑和魔力来比喻这句话,这句
话便是,“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
史诗”。现在在我看来,已经永远不会有人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
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了。不过,这句话的意义已不再是一种结
论,而是一个诱惑,一个永远都会存在下去的诱惑。

我也是受了这个诱惑而去的,并且,这个诱惑会永远放在我
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


我想以后还会不停地有人受不了这个诱惑而去写他心中的长
征的。今夜,我祝福他。
说到这里,我想应该把不愿意写前言的原因说清楚了。

2016年8月8日晚于成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