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宋辽金卷(精)/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宋辽金卷(精)/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黄山书社
  • 作者: 吴怀祺 著 著
  • 商品条码: 9787806307267
  • 版次: 0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0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史学思想是史学的灵魂。早在20世纪初叶,梁启超、钱穆等学者在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时,就注意用近代科学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史家的史学思想。此后,侯外庐、白寿彝等老一辈学者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与探讨中国古代史家的史学思想。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比较系统、全面的史学思想史专著仍告阙如,直到去年由吴怀祺教授主编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10卷本由黄山书社陆续出版发行,才打破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的这一局面。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问世,是该书主编绍承前辈学者的优良学风和传统,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集体攻关,为建立中国史学思想史学科而奉献的新成果。在此之前,吴教授已经对中国史学思想进行了长期整理和研究,推出了断代史学思想史著作《宋代史学思想史》和总论性著作《中国史学思想史》,集中解决了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比如,他摆脱了以往研究史学思想仅注意史学家史著的局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家、政治家乃至文学家等各类认识主体的历史观和史学论,从而保证了史学思想史研究的完整性。 从目前已经出版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宋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等4卷内容来看,这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注重考察史学思想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必须坚持社会史与思想史结合的方法,注意对史学思想史作社会历史方面的说明。比如,丛书的元代卷在分析元代史学思想史就能注意把握元代社会民族问题突出、理学官学地位确立、对外开放局面形成和经世思潮兴起等时代特征,由此阐述了元代史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对这些社会现实所起的反作用。第二,注重考察史学思想和哲学思潮之间的密切关系。丛书所讨论的两宋理学在历史认识、盛衰标准和人物评价等方面对欧阳修、司马光、吕祖谦、朱熹等人史学思想的影响;元明清各代理学、经学思潮对于史学思想的影响,都说明了各个时代的史学思想和哲学思潮的密切关系。第三,通过考察史学思想本身的渊源流变,展现了史学思想史研究的学科特色。丛书的作者除了综合分析各时代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外,还特别注意通过史学、思想家思想的个案研究,说明史学思潮在不同个案中所具有的不同内容、源流演变。大量个案研究的成果,反映了中国史学思想丰富的内涵与鲜活的生命力。第四,丛书的内容兼备开阔的理论视野和坚实的文献基础,从而避免了一些思想性论著或偏于枯燥的材料堆砌,或偏于干巴巴的理论分析等弊病。
内容简介
本卷基本上还是《宋代史学思想史》的框架,但毕竟不是过去作品的重印,还有新的思考。关於理学和史学的关系,深一点思考,就要研究宋代《易》学、《春秋》学与史学的关系。把宋、辽、金、的史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是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思考的。 本书内容包括:欧阳修的史学思想、二程的历史观、《皇极经世》和邵雍的历史哲学、辽代社会与史学思想、金代史学思想、吕祖谦的史学思想等。
作者简介
吴怀祺,男,汉族,安徽庐江县人,1938年9月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怀祺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特别是在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领域内做了大量工作;培养了一批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硕士生和访问学者;为深化对中国史学思想的认识,十多年来,注意研究易学与中国史学的关系,注意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思维的民族特征。 著有《宋代史学思想史》(黄山书社),《郑樵文集(校补)·郑樵年谱稿》(书目文献出版社),《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郑樵评传》(广西教育出版社)。主编并参加撰写的作品有《中国大事典·宋卷》(中国工商出版社),《中国文化通史·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点校整理清人钱澄之的《田间易学》等。在白寿彝教授主编的《史学概论》以及《中国通史》的《导论》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下)中,承担相关章节的撰写任务。 发表的学术论文有《论中国封建史学的二重性》、《简论宋代理学对史学的影响》、《中国近代考据学和王国维的古史新证》、《易学与中国史学》、《全球化趋势与新世纪史学》、《历史学、历史观与20世纪社会变动》、《新中国史学50年》等150余篇,多篇为《新华文摘》以及其它相关的文摘刊物所转载。   
目录
作者简介 原序 原后记 题记 导言 第一节 宋代史学思想的新精神 第二节 宋代社会、学术与史学思想 附:关于宋代易学的传授 第一编 绪言 第一章 欧阳修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北宋的《春秋》学和《新五代史》编修 第二节 欧阳修的易学、理学和史学 第三节 欧阳修的疑古辨伪 第二章 二程的历史观 第一节 史学在二程理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历史盛衰论和《易传》 第三节 随时变易以从道 第四节 二程的学术评论 第三章 《皇极经世》和邵雍的历史哲学 第一节 《皇极经世书》——贯通天人古今的一部著作 第二节 邵雍的历史哲学 第三节 《皇极经世书》对史学的影响 附:宋代古史著作中的上古史观念的发展 第四章 《资治通鉴》的编撰和司马光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司马光生平和《资治通鉴》的编撰 第二节 司马光的“王、霸无异道”的思想 第三节 历史盛衰的总结 第四节 司马光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和史料学观点 第五节 概说司马光的《易》学与史学 附:范祖禹关于唐史的观点 第五章 辽代社会与史学思想 第一节 辽史学的产生、繁荣与嬗变 第二节 契丹、汉族先民关系认同的历史意识 第三节 历史的借鉴:辽期治国安邦的智慧来源 第二编 绪言 第六章 金代史学思想 第七章 郑樵的史学批评和史学思想 第八章 朱熹的理学和史学 第九章 吕祖谦的史学思想 第十章 王应麟、黄震和胡三省的史学思想 第十一章 马端临的学术渊源和史学思想 本卷主要引用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