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说唐朝三百年1·贞观气象

诗说唐朝三百年1·贞观气象

钱理群、葛剑雄、骆玉明、倪文尖、方笑一联袂推荐!115个历史故事与120位诗人的300首唐诗有机结合,诗史互证!
  • 字数: 8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刘娟 著
  • 商品条码: 978702018792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4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写“诗唐”的书。所谓诗唐,即诗的唐朝。这个概念来自闻一多先生。他曾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唐诗以其美妙的韵律、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出几首,然而对于闻一多先生说的“诗唐”——诗的唐朝,却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了解的。 也许是因为唐诗太美了,人们往往陶醉于它的美,而忽略了它诞生的时代背景。那些穿越千年仍然闪闪发光的诗行,在时间的流转中拥有了自身普遍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丢失了它特定的历史语境。 其实,从初唐的王绩、“四杰”、陈子昂到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从中唐的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成为诗人从来不是他们的终极追求,“致君尧舜上”“终与安社稷”才是他们的人生目标,因此,他们的人生际遇、生命意趣,都与波谲云诡的大时代有着密切的勾连,他们的诗歌渗透和反映了大量的历史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民俗的…… 援诗入史,诗史互鉴,是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首创的研究方法,这套《诗说唐朝三百年》是对这一方法的一次实践,它以300首唐诗为媒介,用115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地演绎了大唐王朝289年的大历史。 1.呈现完整而非碎片化的历史。市面上写唐诗的书,多采用诗人传记的形式,通过梳理诗人的生平,讲诗人不同时期的诗作,当然也会提到作为背景的历史,但比较碎片化,看不到完整又连贯的大唐历史。而这套书按照时间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呈现了从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到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三百年间大唐帝国经历的沉浮起落、兴衰演变。 2. 叙事上采用环环相扣的讲故事方式。这套书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于历史的空白处“添枝加叶”,设置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让每个故事充满生动又丰富的细节。 3.故事与故事之间环环相扣,因果相承,流畅得就像精彩的连续剧。这种像一根链条,一环扣一环的叙事方式,可以帮助孩子立体地感知唐朝历史发展的脉络。每个故事展现2-3年的历史,其密度也是同类书不能比的。 4.故事里有机融入120位诗人的300首唐诗。115个历史故事里有机融入了120位诗人的300首唐诗,并从中提炼出与故事情节最紧密相关的115首主题诗。这115首主题诗有注释,有译文,还有赏析,作为专门的学习板块,从语词、形象、意境三个层面,讲解诗歌独特的语言、结构、韵律、修辞,帮助孩子理解诗歌的意义、诗人的情感与思想,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诗歌)的审美(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这120位诗人的300首唐诗,回到了各自特定的历史语境,让小读者在领略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中,也同时走进那个时代的诗人的生命世界。那些穿越千年仍然闪闪发光,在时间的流转中拥有了普遍审美意义的诗行,至此回到了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从而获得了丰厚又深邃的历史内涵。 5. 300首唐诗既是进入唐朝的钥匙,也是记录唐朝历史的载体。如果说通过历史来证诗,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诗歌,那么通过诗歌来观史,则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地理解历史的变迁。皮日休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让我们明白了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对此后历代漕运格局的作用和意义;卢照邻的“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向我们展示了大长安的城市格局和面貌;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让我们了解了唐朝官员的官阶、服色、流品,而“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让我们见识了唐朝不公平的内廷采买制度,“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和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让我们知道了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和唐朝科举制的特点。在这套书里,诗歌已经超越了文学的价值,它们既是帮助读者进入唐朝的钥匙,也是记录唐朝历史的载体,甚至是唐朝历史本身。当然,诗歌不能穷尽历史,但历史将因为这些诗人和他们的诗,变得更加有底蕴和生命力。 6. 教材里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这套书里找到答案。比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开篇预设了一个问题:“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评论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0多年就灭亡了?“课后活动”的第2个问题: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可以在这套书第1册《贞观气象》第1篇《炀帝梦碎江都》里找到。教材限于篇幅只能简单介绍,或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这套书里会有丰富的细节的描述。 7.500多处涉及古代地名、官职、时令节气、天文星象、民风民俗等的脚注勾连着一个个知识点,这也是同类书里是没有的,它们既把历史学习引向纵深,又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可谓小脚注里有大乾坤。 8.每个篇名既活泼有趣,又紧贴故事核心。比如,黄巢起义那篇,因为黄巢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但都名落孙山,激愤之下,他写下《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然后起兵造反,所以这篇被取名《落第秀才的报复》。像这样口语化、生活化的篇名随处可见,《“唐僧”原是偷渡客》《钻床底的孟浩然》《捧尿壶的诗人》《玄宗一日杀三子》《大肚里的“赤心”》《理财高手进了“鬼门关”》《白居易的“易”与“不易”》《敬宗把自己“玩”死了》《刘禹锡的桃花劫》《“作弊高手”温庭筠》《两个无赖抢皇帝》……不同于同类书中规中矩的标题,这些篇名好理解,有悬念,会让人好奇背后的故事,产生阅读的欲望。 9.给难字注音,是这套书在细节上的用心之处,既排除阅读障碍,也让小读者认识更多的汉字。 10.彩色插图线条干练流畅,色彩明快亮丽,细节丰富,人物生动,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瞬间,为孩子的想象插上翅膀,更深地走进历史现场,感受历史的魅力。
内容简介
闻一多曾说,只有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诗说唐朝三百年》便是“援诗入史”“诗史互鉴”的一次实践,它以300首唐诗为媒介,用115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地演绎了大唐王朝289年的历史。全书共8册,本书为第1册——《贞观气象》。 由于隋炀帝的骄奢淫逸,导致民变四起,隋朝只存在了短短37年便灭亡了。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并于次年建立唐朝。之后,经过数年的征讨,李渊父子最终消灭各地势力,统一了中国。公元626年,玄武门事变后,唐高祖李渊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李世民。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励精图治下,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本书通过16个故事,如炀帝梦碎江都、李渊晋阳起兵、李密末路狂奔、蛇追老鼠救秦王、玄武门之变、四请马周、不做忠臣做良臣、五斗先生等,生动地呈现了这段政通人和、气象辉煌的历史。
作者简介
刘娟,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后进入出版行业,做了五年童书编辑,同时进行专业写作,代表作为百万字少儿历史普及读物《少年读<资治通鉴>》(全20册)、《成语说<资治通鉴>》(全8册)。另著有《中华成语故事》《国学启蒙经典》等。
目录
目录 1.炀帝梦碎江都 2.世民劝父 3.李渊晋阳起兵 4.半路杀出个王世充 5.李密末路狂奔 6.“万人敌”不敌一人 7.蛇追老鼠救秦王 8.一战擒二王 9.玄武门之变 10.三千铁骑过阴山 11.四请马周 12.死亡之约 13.不做忠臣做良臣 14.幕后英雄 15.五斗先生 16.一半胡风似汉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