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名人妙对

名人妙对

(百家讲坛 主讲嘉宾 河南电视台《传承》栏目主讲嘉宾王士祥新作 用富于智慧又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述对联故事,孔明妙对小周郎 女童感动武则天 苏小妹因对显才 刘伯温对联言志)
  • 字数: 15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作者: 王士祥 编著 著
  • 商品条码: 978753478527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7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士祥编著的《名人妙对》根据河南电视台《传承》节目的讲稿整理润色而成。全书选择读者所熟知的名人如孔明、武则天、孟郊等,依时代先后顺序,以通俗的语言并配以图片介绍其对联故事,妙趣横生且不乏智慧性、启发性。
作者简介
王士祥,河南延津人,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
目录
孔明妙对小周郎
女童感动武则天
孟郊对句讽钦差
欧阳修联中藏智
苏轼代友对主考
苏轼妙对振国威
苏轼禅门对佛印
贬谪因联得妙趣
东坡山谷得雅趣
苏小妹因对显才
秦观联对娶佳偶
明皇联对获才俊
朱元璋因对重才
明太祖助民为乐
刘伯温对联言志
善对莫因年岁小
出口才能见高低
解缙妙对震京城
唐寅联对显才情
唐寅妙联对高朋
小于谦妙对见才
金圣叹苦心联对
松龄妙对讽狂生
对联虽小用途大
乾隆帝对联选才
联对始知天子真
乾隆妙对走民间
君臣联对显才学
妙联常乐帝王心
纪晓岚妙用对联
对联三难纪晓岚
处处留心皆妙对
板桥对联多妙用
板桥联对明爱憎
蒋士铨联降鬼恶
名满关东第一人
蜀中才子李调元
李调元严谨成对
对联频频显气格
任公傲对封疆吏
后记
摘要
前言 对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样式,内容涉及广泛,几乎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可见。对联和春联不完全一样,我们可以说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但不能说对联就是春联。据说春联起源于后蜀孟昶,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事情,但对联则要早得多。 中国古代诗文发达,诗文讲究形式美。特别是音韵学出现之后,文人们更注重对仗,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基本是用对偶句写出来的,单独摘出来自然就接近对联。举个例子吧,《原道》篇中有“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对得很工整,实际上这不就是对联吗? 四六文和律诗中这样的“对联”俯拾皆是。四六文又叫骈文,讲究的就是四六对仗。以隋朝李谔为例,他在《上隋高祖革文华书》中指责当时的文风是“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他说的是不错的,可是我们别忘了,李谔这句话本身也是用四六 对句写出来的。再以“诗圣”杜甫为例,杜甫的近体诗是后世学习的标本,他的律诗对仗达到了极致,大家熟悉的那首《登高》诗,无论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哪一个不是标准的对联呢?所以,对联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 对联的用处很多,比如春节来了,我们会在门口粘贴“锣鼓咚咚辞旧岁,歌声阵阵庆新春”,“春满人间歌声阵阵,福临门第喜气洋洋”一类的春联,表现佳节的喜庆气氛;比如我们去佛教场所,经常会看到弥勒大殿有这么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让我们感受到了弥勒佛的心胸与智慧。 工作压力大的朋友喜欢用旅游减压,几乎在每一个景点都能看到对联,或概括景点的特征,或歌颂历史人物的功绩。中原文化厚重,人文景观众多,其间有无数名联值得玩味,不妨随我神游一番南阳诸葛庐和内乡县衙。在南阳卧龙岗有一副对联:“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恩三顾;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是诸葛亮出山后的主要功绩,也是人们对诸葛亮最真诚的纪念。 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衙,1996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县衙里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说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表现出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对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完成不同的情感表达,或嘲讽,或戏谑,或劝谏,或自勉,总之,以其方便灵活成了文人交往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方式。我们经常可以在对联中领会到奇情妙趣,特别是那些和名人有关的对联故事,尽管有时可能不一定是真实的,但依旧能让我们想象到故事主人公的风神。书中所选择的故事主人公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这也是对题中“名人”的具体落实。 编这本书并非为了单纯讲故事,而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融入我对学习、生活、处世的理解。我记得一次课堂上讲对仗,我没有直接用那么多概念,什么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等,而是讲了苏轼智对辽使的故事,同学们就理解了对仗的特点。在讲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讲了什么是恕道,什么是文化的力量,这是对联故事本身所蕴含的。所以,希望大家在通过这本书了解名人对联故事的同时,能有所收获,而不是仅仅把它当成一本消遣娱乐的小书。或者说,我希望大家能够在乐中学,学中乐。这是我的期待! 真诚地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王士祥      2015 年2 月10 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