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赵普隶书《金刚经》《道德经》

赵普隶书《金刚经》《道德经》

  • 装帧: 线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作者: 赵普 书
  • 商品条码: 9787534795749
  • 版次: 1
  • 开本: 8开
  • 页数: 113
定价:¥5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赵普隶书金刚经道德经(共2册)(精)》收录赵普的《金刚经》《道德经》两部书法作品。书法作品古朴典雅,入木三分,方圆兼施,沉着大方,笔势沉稳,字体精妙,风姿俊逸,宽博如颜,险峻如欧,亦不乏灵飞经的开张,神采飞扬。在结体上,结构精巧,造型优美,于飘逸中见稳妥,于典雅中见遒劲,是很好隶书之典范。作品既有古朴典雅之韵味又不失时代个性,静谧绝尘而又饱含激情,可谓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一种看似简单的黑白分割在先生的匠心独运下,墨韵雅趣中让古老的书法艺术放射出时代的光芒。
作者简介
赵普,男,1939年生于北京。中国靠前广播出版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会员、地坛公园方泽南亩书画家、明德书院理事。赵普的作品以隶书见长,深受海内外书法家赞誉,其作品为靠前外多个博物馆收藏。
目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道德经》
摘要
余年近八旬,平生所好、所执之道唯书法之艺事。少年习楷,中年主攻隶、篆二体,六十岁后,幸得地坛公园领导关爱,诚意挽留安置于地坛斋宫西厢之一隅。于是,我的一意自修之为开始了。弹指之间,竟十五载去矣!于此古皇家园林中立工作室,安静、自由地工作和学习乃平生头等大福大缘之获,余感恩终生!忆往昔五十余年来,尤其是退休后,在斋宫这座“门严九重静”的西小院,余遍临石鼓,金文,泰山刻石,袁安、袁敞碑,赵之谦、邓石如小篆,郑板桥、弘一大师法书;汉隶之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石门颂、西狭颂、龙门二十品、天发神谶碑;以及宋代苏、黄、米、蔡之书法;等等。如此大范围、长时间地临习经典,习读古人书论,使我对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奠定了我扎根传统的较坚实的基础。 我先后出版了三册隶书普及读物,一则是把自己在前进道路上的点滴体会告诉后学者,二则是欲达到深入思考书学方面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之目的。至此阶段,我的隶书面貌初见端倪,大体应属厚重、朴实,含篆构之状,具几分古意,亦杂染些时俗,总体而论,褒语略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轼与子由论书的一首诗引起了我浓厚的兴味。其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一句对我启示颇多!因此余在隶书中树立了达此面貌之憧憬。坡翁在论及沈辽、米书中曾云:“自君谟死后,笔法衰绝。沈辽少时本学其家传师者,晚乃讳之,自云学子敬,病其似传师也。故出私意新之,遂不如寻常人。”可见,变革或曰出新要靠修养,靠水到渠成,出之自然。沈辽之败,足以教我!未能“技道两通”之时求变,此路不通。于是,继续读书,习字不辍,以待渠成之望。余见郑板桥之“六分半书”融糅宽广;余赏金冬心之“漆书”方齐出奇;余见伊秉绶法书横平、竖直,俨然楷法入隶;余慕李叔同大师之写经体,静极之楷相却含温雅之草法……精读、勤写、深思之,皆未越“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之论!这些古人的深邃启示和教诲,无时无刻不激励余坚持刻苦地习修下去,广学博览,不论门户,唯美、唯适余者,一并“食”而充之,以丰腴自身。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每日临池不辍,二〇〇四年我为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书写了《沁园春?迎春词》十二通景巨幅隶书作品,作为临街迎门装点之首!此作品可谓一气呵成,顿感痛快淋漓!历十余载时间的求索和奔波,余“蓦然回首”,似乎一下子见到了我久久思慕而不得见的那派鲜新的隶书面貌,好畅快也!随后,余又乘着这股势气,探索创作了相当数量的作品。面对这些作品,我经常陷入阵阵沉思,有时在路上,有时在休闲片刻中,有时甚至在睡梦里。总之,我在不断地咀嚼和品评着这些作品。这种苦乐、毁赏之感,或许只有自知,于是在不断的调整中,转眼又去了几番寒暑!而今余强语四言,似可为敝人拙隶之要点:中锋笃、方为主、减蚕雁、容篆章。姑且名之为“十二字诀”吧。下予略释:一、中锋笃。自古书家重中锋行笔,乃金科玉律。贵在知行合一,切莫偷懒。隶自篆来,更需保持根本。隶书笔画中除雁尾之形外,一律中锋到底,锥画沙、印印泥之喻,丝毫不可议商。二、方为主。所云有二:一曰方笔,二曰方构。方笔即经藏锋、转折、中锋行笔的过程,使笔画之起收之头尾,皆可形成圭角若方形的笔法,使笔画有坚韧、严整而博大的气象,兼重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结合,力显“端庄杂流丽”之神采。方构指字形之状求方,隶书一般结字扁方取横势,方圆短长当以字之基本间架为基础自然立形,故要有近方、扁方之别,甚至长方也并不少,如此灵活造型,而方形力守,则部分与整体协调统一,气势壮观,并达“刚健含婀娜”的境界。三、减蚕雁。此专对隶书之主要笔画动手改形,实有大不敬之嫌!蚕头与雁尾是隶书发展到成熟期后的产物,由它而篆隶分道,隶书大放光彩,是可谓伟大之一笔也!至汉末,隶书发展到了顶峰,在一些碑版中出现了千画雷同、蚕雁近似的状态,这一伟大之笔由最光鲜的时代走向末途,这便是我欲当“屠手”的源思。余减蚕雁之主旨是减去、减少、减便(即一定程度地减略)或有存有减地灵活处理。亦可谓存大势,略小形,求变化灵动之目的。四、融篆章。此题似不准确,隶从篆来,隶书中存篆笔、篆构,直至篆隶“同堂”之状本属常态。此题主旨一是说学习隶书应以汉碑为基础;二是欲将章草书(隶书的“近亲”)的某些笔意适当地融入隶书中,以增加其“婀娜”和“流丽”的神采。两汉四百多年,隶书由开始至成熟,大量碑拓、简书、帛书遗存,使我们能直接看到并感受到几千年前祖先创造的伟大艺术珍品,这是多大的福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于二〇〇九年九月三十日将中国书法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作品!我们要将其继承并传承下去,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将愧对祖先。文言至此,已清楚至极,中国书法是世界人类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文字艺术遗产,因此我们必须十分尊崇她的历史风貌。在学习隶书时,一是不要回避她固有的篆意、篆构,而要忠诚之至地向她“请教”和学习。二是在隶书学习中,不能以楷书间架去代替汉隶间架,否则即是对书史、书学的亵渎与不尊。三是在隶书学习中更不要把简化汉字用到隶书中来,造成时空的混乱。以上便是我的“十二字诀”的基本思想。 总之,学习书法是对个人修为、对祖国文化遗产传承大大有益的好事情,我将为此不懈努力。二〇一五年秋,幸与广东环保人士(佛学居士)洪应萍女士识,洪女士积极倡议余隶书佛经,对此议,余与洪一拍即合!二〇一六年秋,经挚友王君中华先生引见,余与佛学界著名法师延藏大和尚相识。高僧青眼相顾,励勉余将书法与儒释道结合,书写经典,更亦属功德之为,何其善哉!两议同衢,于是欣然命笔。去冬始,每日沐手焚香,开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初笔此长篇经典,难免些许坎坷,阻碍终克,并于年底完成。今岁春节后,再振精神,开写《道德经》全文,其间独住南亩芸窗,日夜不分,兴则书,倦则息,时有紧迫,却欣悦融融,结稿于六月十二日。本欲继续录写《论语》,但因时间问题未能如愿,且待来日。在录经过程中,余怀崇敬惶恐之情,尽心力于点画字句之内,既是功写,亦是学习,更是心神定力之修炼,因此,万分感激启我、助我书毕此二经典的法师及同修们的勉励!感谢为二经卷出版成书前后奔走的张顺平先生及大象出版社各位编辑精益求精的辛勤劳作,感谢我的学生耀平、京兰、宝顺和沛良为出版工作出资助力,这里老朽向诸君一并躬谢了!余仰慕儒学,崇佛重道,身为炎黄子孙,时时因在修齐(不宜言治平)诸方面之错缺而深怀恨耻!今发白齿没,唯以尚能之为为中华传统文化事业之传承做些小事,以报效祖国及父母养育之恩,唯此为大!是为后记。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丁酉岁次大雪节于北京方泽南亩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