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代天子立言

代天子立言

  • 字数: 22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朱红霞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4704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7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代表官方意志的制诰文如何生成,形成官方文书之后唐代三省和下达机构之间如何传播以及制诰文本身的文学性和文章学研究。
作者简介
朱红霞,江苏兴化人,徐州师大(现江苏师大)文学学士、西北师大文学硕士、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从教15年来,承担过本科生专业课和文化素质课课程若干,包括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学经典、唐代文学等,也承担相应科研工作,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德育项目1项以及校级项目4项。
目录
序言/陈尚君1
绪言1
第一章.中书舍人与制诰草拟1
第一节中书省的历史和职能1
一、中书令的历史和职能2
二、中书侍郎的历史和职能6
三、中书舍人的历史和职能9
小结23
第二节中书舍人与制诰起草——兼论他官知制诰和翰林学士的草诏24
一、草拟制诰的意义24
二、中书舍人的素质24
第三节中书舍人的来源37
一、家族渊源38
二、推荐43
三、他官迁47
第四节中书舍人起草制诰的方法57
一、按典故起草进画58
二、制诰在紧急情况下的草拟两例77
三、中书舍人的工作制度79
第五节中书舍人人员统计86
第二章.翰林学士与制诰草拟111
第一节翰林学士的出现113
一、翰林学士出现的时间114
二、翰林学士的成员116
三、翰林学士出现的原因120
四、翰林学士的职掌121
第二节翰林学士的素质和工作制度126
一、翰林学士的素质126
二、翰林学士的宿直131
三、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等制诰草拟者的草诏心态133
第三节翰林学士对制诰的草拟——兼论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分掌内外制的问题139
一、翰林学士草诏的范围140
二、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分掌内外制的情况和发展143
第三章.唐代制诰在三省间运行151
第一节唐代制诰的运作程序综论151
一、唐初的政治体制152
二、唐后期的中枢政治体制152
三、唐代政治中枢的变化和制诰运行制度的关系154
第二节制诰的草拟机构155
一、中书省在制诰文书中的职能和体现155
二、其他情况157
第三节制诰的封驳阶段和尚书省执行阶段166
一、门下省在制诰运行中的表现166
二、尚书省在制诰的运行中的地位174
第四节唐代三省在制诰文书中的体现和唐代制诰文书公式令175
一、贞观十五年诏书和贞观诏授公式令176
二、开元制授实物和开元公式令180
三、关于三省在制诰文书中位置的几点说明183
小结186
第四章.唐代制诰与唐代文学关系的若干问题187
第一节制诰文的文学性189
一、用典190
二、声律辞采194
三、对偶句式199
四、避讳207
第二节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与唐代文学的若干关系212
一、文士身份213
二、生活和诗文创作以及与其他文人的文学交往216
三、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和推荐文学之士218
四、制诰220
第三节制诰大家研究223
一、燕许大手笔224
二、陆贽《翰苑集》229
小结246
第五章.唐代制诰的文献学研究248
第一节总论248
一、中书门下的制敕甲库248
二、草拟者结集和自藏249
第二节唐代制诰的著录和保存方式251
一、帝王文集252
二、唐人的制诰集253
三、唐人别集255
四、编入总集257
第三节《唐大诏令集》与唐代制诰文献研究261
一、《唐大诏令集》的编纂者和编纂时间261
二、《唐大诏令集》的著录和存佚264
三、《唐大诏令集》的分类及史料价值268
四、《唐大诏令集》的文献学价值——兼论唐代制诰的文献学研究272
五、《唐大诏令集》的整理和唐代诏令的补遗情况284
后记28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