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构境论解读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构境论解读

  • 字数: 33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张一兵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501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9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构境论解读(精)》是关于斯蒂格勒的《技术与时间》三卷本的构境论解读。依从斯蒂格勒的理论构境支援背景,作者张一兵对碎片化散落在三卷文本中的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胡塞尔、德里达和西蒙栋的思想进行了重构和逻辑增补,并进而对斯蒂格勒原创性的技术义肢性存在和增补历史观进行了初步的思想拼接和完形构境,特别突出显示了斯蒂格勒对当代资本主义数字化生存的批判性思考之境。这是一本进入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构序和社会批判理论构式之殿堂的入门级读物。
作者简介
张一兵(本名张异宾),男,1956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中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哲学系资深学者,博士研究生导师。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代表性论著有:《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版);《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版);《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序》(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问题式、症候阅读和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等。
目录
序一
上篇 技术的后种系发生与义肢性存在
第一章 雅努斯神的双面构境
一、德里达与胡塞尔:从延异到迷失
二、海德格尔:技术座架的两面性
三、法兰克福学派:激进的社会批判线索
第二章 西方技术哲学的支援背景与前景
一、技术系统、技术趋势与技术客体
二、现代技术:座架视位中的解蔽形式
三、技术:进步与毁灭
第三章 人的延异:后种系生成中的发明
一、人的存在的第二起源
二、人类存在历史的后种系发生
三、一切从脚开始:手与人脸的后种系发生
第四章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
一、内嵌于工具义肢中的先行性时间
二、工具模板上的符码记忆与历史性时间
三、种系遗传记忆裂变后的人类记忆载体

中篇 历史延异和增补的数码座架
第五章 作为历史增补的第三持存的缺失
一、技术义肢的记忆延异就是增补的历史
二、第三持存: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出错了吗?
三、“谁”与“什么”的转导
第六章 影像构境中的历史延异
一、摄影:死去存在瞬间的复归
二、延迟到场:破碎的镜像历史
三、电影构境悲歌:自恋镜像中的逝去
第七章 镜像、线性文字与记忆工业中的迷失
一、在镜像反射关系中的迷失方向
二、字母拼写文字中的增补逻辑
三、延迟的时间:迷失在中断式重复的延异中
四、从种族记忆到去与境化的知识―技术一自动编程
第八章 信息存在论与非领土化的新型权力
一、记忆工业:信息―编程化先天媒体综合
二、信息存在论与信息商品化
三、信息革命的非领土化与新型权力关系
第九章 模拟一数字信息存在中的事件化
一、存在的伪事件化与光速在场体验
二、历史的事后书写与实时事件化的当下历史构序
三、数字化先天综合与实时的紧急状态
第十章 数码记忆的政治经济学:被脱与境化遮蔽起来的延异
一、脱与境化下的非领土化与领土治理
二、远距在场中此在的非实现化
三、虚拟存在论差异与机器意向性
下篇远程登录的电子蒙太奇与数字化“伪我们”
第十一章 数字化资本主义与存在之痛
一、时间客体和远程登录下变异的康德综合概念
二、电子化第三持存中的意识畸变
三、思想的无产阶级化:数字化构架中的个性化沦丧
第十二章 回到胡塞尔:第三持存所激活的深层意识支配
一、电子故事欲背后的奴役
二、胡塞尔时间客体论的启发
三、胡塞尔的意向填充与数字化市场意识的前摄与后提
第十三章 好莱坞文化殖民的隐性逻辑
一、电影装置中先将来时的动人酵素
二、无意识的蒙太奇构境与他性时间中的隐性奴役
三、远程在场的电视所造成的“精神灾难”
第十四章 先在的数字化蒙太奇构架与意识的政治经济学
一、先在的文化工业构架
二、意识的政治经济学与康德构架论批判
三、欲望之死:数字化的幻象成为统治
第十五章 大写的“伪我们”意识流中的臣服性接受
一、文化工业新地缘政治与电视灾难
二、在马克思之后续写数码时代的《资本论》
三、大写的“伪我们”的同一性接受
第十六章 资产阶级现代性:被重构的接受方式中的“我们”
一、传统接受方式向现代性接受方式的转换
二、现代性精神工业化统一中的大写的“我们”与“我”
三、美国的好莱坞蒙太奇中的接受战略
第十七章 魔鬼般的象征符号
一、插上网络媒介翅膀的魔鬼般的“我们”
二、数字化的全球记忆体系中的文化熵增
三、传输工业与教育系统
附录 数字化资本主义的末路:逆人类纪的负熵抗争
――斯蒂格勒2016年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解读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逆人类纪、负熵和反对资本主义
三、超级工业时代的“无产阶级化”
四、无产阶级化的第三阶段
五、数字化第三持存与系统化愚昧
结束语双重性药理学的翻转:逆人类纪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