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秦志龙 著
  • 商品条码: 978755046198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16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聚焦于高铁开通这一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乡村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主要分为七个章节,按照典型事实→文献梳理→发展现状→数据处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讨论的逻辑依次展开。本书搜集并整理县级层面的农业生产数据、高速铁路线路数据、气象数据等各项数据,构造了我国2002—2015年的县级面板数据。本书利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系统且全面地讨论以高铁开通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其研究对高铁、交通等面的工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对相关课题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高铁开通这一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乡村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本书匹配了县级层面的农业生产数据、高速铁路线路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及地理特征数据等,构造了我国2002-2015年的县级面板数据,并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法,从农业投入产出生产函数的角度系统且全面地讨论以高铁开通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正文部分共包括七个章节,按照典型事实→文献梳理→发展现状→数据处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讨论的逻辑依次展开。
作者简介
秦志龙,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力资本。
目录
1导论
1.1研究问题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提出研究问题
1.2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研究思路
1.2.2研究框架
1.3主要创新点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相关理论概述
2.1.1新经济地理理论
2.1.2劳动力迁移理论
2.1.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2.1.4效率测度理论与生产效率理论
2.1.5农业经济增长理论
2.2文献综述
2.2.1关于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研究
2.2.2关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
2.2.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主要农业投入要素的影响研究
2.2.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2.2.5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
2.2.6文献评述
3发展现状与理论框架
3.1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及农业的发展现状
3.1.1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历史脉络
3.1.2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成就
3.2理论框架
3.2.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投入影响的理论分析
3.2.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3.2.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出影响的理论分析
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主要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影响
4.1概述
4.2理论框架
4.3数据、变量与描述性统计
4.3.1数据说明
4.3.2描述统计
4.4实证模型与基准结果
4.4.1模型设定
4.4.2基准结果
4.4.3F行趋势检验
4.5稳健性分析
4.5.1排除溢出效应
4.5.2变换回归样本
4.5.3调整气象条件变量
4.5.4调整标准差的聚类方式
4.5.5调整区域的时间趋势效应
4.5.6考虑非关键地区的影响
4.5.7安慰剂检验
4.6异质性分析
4.7进一步讨论
4.7.1另一种主要的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土地
4.7.2其他投入要素:机械
4.7.3其他投入要素:农用化学品
4.8本章小结
5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5.1概述
5.2理论分析
5.2.1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5.2.2理论框架
5.3数据、变量与描述性统计
5.3.1数据说明
5.3.2描述性统计分析
5.3.3平行趋势检验
5.4模型设定与基准结果
5.4.1实证模型设计
5.4.2基准结果
5.5稳健性检验
5.5.1修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模型
5.5.2排除溢出效应
5.5.3变换回归样本
5.5.4调整气象条件变量
5.5.5调整标准差的聚类方式
5.5.6调整区域的时间趋势效应
5.5.7考虑非关键地区的影响
5.5.8安慰剂检验
5.6异质性分析
5.7机制分析
5.8进一步讨论
5.9本章小结
6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6.1概述
6.2理论框架
6.3数据、变量与描述性统计
6.3.1数据说明
6.3.2描述性统计
6.4实证模型与基准结果
6.4.1模型设定
6.4.2sF行趋势检验
6.4.3基准结果
6.5稳健性分析
6.5.1替换被解释变量
6.5.2排除溢出效应
6.5.3变换回归样本
6.5.4调整气象条件变量
6.5.5调整标准差的聚类方式
6.5.6调整区域的时间趋势效应
6.5.7考虑非关键地区的影响
6.6机制检验
6.7异质性分析
6.8本章小结
7结论、建议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政策建议
7.3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