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语量度形容词的不对称及其历时演变研究

汉语量度形容词的不对称及其历时演变研究

  • 字数: 28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 作者: 石慧敏 著 著
  • 商品条码: 97875486136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5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稿以汉语具有反义聚合关系的量度形容词为研究对象,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这个性质形容词的次范畴类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反义成对的量度形容词几乎都具有不对称现象,本书首先主要从构词能力、词语搭配、句法分布、特殊构式等多方面对量度形容词“大/小”、“多/少”、“深/浅”等的不对称现象进行穷尽性考察与分析,并尝试从句法语义的、主观性差异对隐喻中突显作用的影响、象似原则和经济原则的共同作用、社会规约性的制约等角度对其不对称的原因做出解释。其次,运用语法化理论,从历时视角对成对量度形容词的语义演变进行详细考察与分析,探讨量度形容词的不对称现象与历时演变之间的共变关系。第三,采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反义量度形容词共现对举两字组“大小、长短、高低(矮)、宽窄、厚薄、深浅、粗细、远近、快慢、贵贱、多少、轻重、早晚”等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布进行考察。很后,借鉴词汇化、语法化理论,考察研究反义量度形容词共现对举两字组“大小、长短、高低(矮)、宽窄、厚薄、深浅、粗细、远近、快慢、贵贱、多少、轻重、早晚”等的词汇化或语法化过程,并对其虚化机制及动因进行分析和解释。
作者简介
石慧敏,女,上海人,语言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汉语靠前教育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研究。历年来先后在《修辞学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汉语学习》、《世界汉语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2011);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日本好文出版社等出版对外汉语教材7部。曾赴日本、韩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进行汉语教学、研究及讲学。
目录
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汉语量度形容词研究述评/ 1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12
第三节 存在问题及研究宗旨/18
第四节 考察对象及鉴定标准/19
第二章 汉语量度形容词不对称的个案解析(上)/23
第一节 “大”“小”的不对称/23
第二节 “深”“浅”的不对称/32
第三节 “高”“低”的不对称/44
第三章 汉语量度形容词不对称的个案解析(下)/59
第一节 “远”“近”的不对称/59
第二节 “快”“慢”的不对称/76
第三节 “多”“少”的不对称/89
第四章 汉语量度形容词历时演变的个案解析/107
第一节 “深”“浅”的语义演变/107
第二节 “高”“低”的语义演变/121
第三节 “多”“少”的语义演变/129
第五章 汉语量度形容词对举两字组的整合度与层级分布/138
第一节 对举两字组及其整合鉴别依据/138
第二节 对举两字组整合度及其区别性/149
第三节 对举两字组整合动因及其解释/159
第六章 汉语量度形容词对举两字组历时演变的个案分析/168
第一节 “深浅”的历时演变轨迹 /168
第二节 “高低”的历时演变轨迹 /179
第三节 “多少”历时演变轨迹 /187
第七章 余论/197
第一节 汉语量度形容词不对称的演变动因/197
第二节 汉语量度形容词不对称的认知解释/202
参考文献/ 207
后记/21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