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第2辑(精选5册)/国际汉学经典文丛

第2辑(精选5册)/国际汉学经典文丛

  • 字数: 1568.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作者: (俄)瓦西里·帕夫洛维奇·瓦西里耶夫,(美)顾立雅,顾钧 著;(斯洛文)米加 主编;朱晓珂,褚龙飞,安双龙 编译;高专诚,赵春梅 译 著作
  • 商品条码: 102242209
  • 开本: 16开
  • 页数: 1286
定价:¥20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美国靠前批留学生在北京》是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办。本书抢先发售梳理了民国时期美国靠前批专业汉学家在北京的学术活动,重新探讨了美国专业汉学兴起的历史过程和深层原因,全面揭示了民国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中美学术文化交流。
《斯洛文尼亚在中国的文化使者——刘松龄》主要收录了研究清代宫廷中欧洲耶稣会天文学家刘松龄的数篇论文和他当时与欧洲的一些通信,还介绍了中国与今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一刘松龄出生地一对他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重视和推广。
瓦西里·帕夫洛维奇·瓦西里耶夫所著的《中国文献史》未分章,而是以连续的15个小节构成。介绍了儒、释、道以及历史、地理、律法、语言学、农业、自然科学、医学、兵法、文学等方面的中国文献古籍。相对于中国文献的浩繁著述,区区十余万字的篇幅实在过小,但是《中国文献史》的内容并非来自其他欧洲学者的著述,而是作者著作的浓缩以及授课笔记。这些讲义资料绝大多数是中文书籍,本书所涉及的作品,作者几乎都亲阅过。瓦西里耶夫对中国文献的介绍、资料收集和导向性研究为20世纪俄罗斯汉学的专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顾立雅教授这本《孔子与中国之道(修订版)》,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之作。他把中国历来,特别是《古史辩》时期,中国学者对孔子的讨论,以及西方学者对孔子的研究,都加以融会贯通,再用自己的观点,解释成“顾氏一家之言”。本书论述了孔子研究背景、孔子生平、孔子儒学思想等相关内容。
《清初西洋传教士满文档案译本》共收录73份鲜为人知的清朝顺治、康熙两朝期间的档案文件。内容都与清初来华传教士的在华生活相关。这些文件均选译自中国靠前历史档案馆所藏内阁全宗满文密本档、内阁满文票签档、满文题本、宫中满文朱批奏折等,且均为抢先发售翻译,抢先发售公布的档案文件,为研究清初来华传教土提供了靠前手基础文献。
作者简介
瓦西里·帕夫洛维奇·瓦西里耶夫(1818——1900)是19世纪俄罗斯汉学界的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先后在喀山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汉学专业授课,对于汉学的发展壮大和俄罗斯汉学人才的培养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顾立雅(1905年1月19日-1994年6月1日),生于芝加哥,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曾任芝加哥大学东方语文系主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亚洲学会会员等,是西方有名的汉学家,同时也是孔子研究的。曾著有《孔子与中国之道》、《孔子真面目》、《从孔夫子到的中国思想》、《传说中之孔子》多书。顾立雅的孔子观对现代的欧美人士影响颇大。他的著作,特别是《孔子与中国之道》,一向是西方汉学界孔子研究领域学者的推荐参考书。他对中国初期汉学的贡献亦使芝加哥大学成为西方汉学研究的中心。
目录
《美国第一批留学生在北京》
导言:留学生与美国专业汉学
第一章费正清
第一节 汉语学习
第二节 第一篇论文
第三节 与中外学人的交往
第二章毕乃德
第一节 英文论文
第二节 《中国参考书目解题》
第三章卜德
第一节 两篇论文
第二节 《燕京岁时记》英译
第三节 《中国哲学史》英译
第四节 博士论文
第四章顾立雅
第一节 中文论文
第二节 《中国之诞生》
第三节 与中国学人的交往
第五章恒慕义
第一节 《古史辨》译介
第二节 与中外学人的交往
第六章孙念礼
第一节 博士论文
第二节 葛思德图书馆
第七章其他留学生
第一节 世纪 年代的留学生
第二节 世纪 年代的留学生
结语:留学生的启示
参考书目
后记
《斯洛文尼亚在中国的文化使者——刘松龄》
关于刘松龄的研究
刘松龄:90年代中期以来连接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档案馆和中国国家档案局的纽带
专著《刘松龄:清代宫廷里的克拉斯卡人》英文译本介绍
刘松龄及其在京工作的再研究
中国宫廷最后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刘松龄
献给中国皇帝的真空和电
清钦天监监正刘松龄——纪念斯洛文尼亚天文学家刘松龄人华二百七十周年
关于刘松龄的信件
刘松龄信件简介
阿列克斯·马沃尔
刘松龄的信件
译后记
《中国文献史》
《清初西洋传教士满文档案译本》
《孔子与中国之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