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王阳明《传习录》全鉴

王阳明《传习录》全鉴

说:“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国学入门之推荐阅读经典!
一本书读懂阳明心学很本质思想!
  • 字数: 350.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明)王阳明 原著;张超 编译
  • 商品条码: 97872291024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1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传习录》全鉴》是一部对《传习录》原著所做的全本编译鉴赏读物。书中充分考虑读者阅读需要,不仅全文收录了《传习录》原作,更对每段内容做了一一对应的现代汉语译文、难解字解析,并对重要核心思想补充按语注释。
不论是希望了解阳明心学思想的读者,还是意欲收藏经典的读者,都会从本书中找到自己的所需!
作者简介
(1472—1529年),字伯安,名守仁,浙江余姚人,中国儒学界泰斗之一,明代有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哲学家。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因他曾经在故乡阳明洞中筑室,世人称其为“阳明先生”。他一生颇有成就,不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目前罕见的大儒。
目录
上卷
徐爱录――心即是理,理明则心正
陆澄录――格物致知,身修中节之和
薛侃录――心无外物,诚明自得
中卷
答人论学书――知行合一,才能称得上是“善”
启问道通书――致良知,知善知恶
答陆原静书――理即良知,皆万事万物的生成者
答欧阳崇一――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
答罗整庵少宰书――精于专一,莫劳神于“千算”
答聂文蔚――人道即是“良知”,主宰天地万物的绝对本体
下卷
陈九川录――戒慎恐惧,自我反省,自我体验
黄直录――戒慎独处,致知才能中正
黄修易录――生之谓性,良知存久
黄省曾录――知是行的主意,良知即心之本体
钱德洪录――良知是造化的精灵,心与事要合一
黄以方录――诚意正心,本性不受私欲的蒙蔽
附录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贵在引导
教约――神而明之
钱德洪序――成书之缘
钱德洪跋――辗转利行
摘要
出版说明
《传习录》是与其弟子、友人的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简集,其中涵盖了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人们学习和研究阳明心学的重要典籍,书名中的“传习”取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
(1472—1529年),字伯安,名守仁,浙江余姚人,中国儒学界泰斗之一,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哲学家。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因他曾经在故乡阳明洞中筑室,世人称其为“阳明先生”。他一生颇有成就,不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生在明朝中叶,当时学术颓败,阶级斗争激化,统治政权腐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学术中广泛尊崇“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其主要内容为“存天理,去人欲”“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等。为亲身体会朱子的格物论,曾连续七日七夜对竹冥思苦想以致劳思成疾,但终是收获甚微,并因此对正统的程朱理学产生了质疑。在经历了思想上长时间的困顿、迷茫以及穷厄之后,他终于悟道,提出了“心即理”的主张,即“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此心即是理”。他的主张一经提出,仿如晴天霹雳,震撼了无数困囿于程朱理学之内的人心。还宣扬“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说,认为人的认识就是对本心良知的自我认识,人都有良知,良知也就是天理,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包含在良知之中。达到本心的良知,也就达到了对一切真理的认识。“知行合一”不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而是把知与行合二为一,以知为行,认为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含行,行中含知。
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里,如《传习录》《大学问》等,其中《传习录》最为典型。《传习录》在形式上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理论架构,纠正了程朱理学的繁琐流弊,在内容上强调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反对迷信权威,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阳明学派。他的思想不仅打破了禁锢人们思想的程朱理学垄断的局面,对明朝后期哲学和文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影响力延续到东南亚、北美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可见其价值和魅力之大。
《传习录》是一部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的心学思想,也体现了其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由其生前所授的弟子们整理编辑。后又于其身后,几次汇整增补,成为今日所流传的《传习录》。上卷经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提出的“四句教”。我们本着对心学思想的崇敬,编辑出版了此书。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准确的注释和流畅的译文,让读者阅读后,顿觉爱不释手。衷心希望读者品味国学博大精深的同时,能够读透经典,开启智慧,指导生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