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歌德与中国

歌德与中国

图书卖点:中国歌德奖章获得者和博导共同撰写,;学界泰斗季羡林写序,重磅;图文并茂,轻学术读本。
  • 字数: 234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杨武能,莫光华 著
  • 商品条码: 9787220103230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415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文豪歌德,大凡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这个名字。然而很多人不清楚歌德与中国的渊源,不知道中国文化对歌德的影响,更不明白把歌德引介给国人的过程及其意义。杨武能、莫光华著的《歌德与中国(新版插图增订本)(精)》分为“歌德与中国”和“歌德在中国”上下两篇,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化对歌德的影响以及歌德对近100年来现当代中国留下的烙印。
作者简介
杨武能,知名教授,以译介歌德著作享誉海内外。2013年,获得了靠前歌德学会颁发的歌德金质奖章,成为了荣膺这一世界歌德学研究优选奖的靠前个中国人。“歌德及其作品汉译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计划重大资助项目,杨武能为带头人。
莫光华,西南交大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季羡林先生序
自序
上编 歌德与中国
第一章 德国和欧洲启蒙运动前后的“中国热”――歌德认识中国并受其影响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中国热”的表现
一、兴起追求中国时髦的Chinoise
二、热衷于翻译出版关于中国的著述和中国经籍
三、积极研究中国的思想精神、文化学术和社会现实
四、假中国人之名杜撰讽喻现实的“中国文学”
第二节 产生“中国热”的原因
一、历史、政治和社会原因
二、哲学、精神和思想原因
三、物质层面的原因
第二章 歌德――“魏玛的孔夫子”
第一节 “中国热”影响下的魏玛
第二节 歌德与魏玛
一、歌德对中国文化的接触和了解
二、歌德心目中的中国形象
三、中国文化对歌德的影响
第三章 歌德和他的著名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一、《中德四季晨昏杂咏》诞生始末
二、《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的思想情感内涵
三、《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的中国因素
第四章 歌德论“世界文学”
一、歌德不同时期有关“世界文学”的论述
二、歌德何以能第一个提出“世界文学”的伟大构想
三、歌德“世界文学”构想的丰富内涵
下编 歌德在中国
第五章 百年回眸:歌德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和接受
一、洋务运动和中国人对歌德的最初了解
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歌德作品的早期中译
三、五四运动和我国介绍与研究歌德的第一次高潮
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歌德热”的余波
五、新中国成立后歌德地位和影响的升降沉浮、大落大起
六、1999年歌德诞辰二百五十周年在中国
第六章 歌德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维特》与中国书信体小说
二、《子夜》妙用《维特》
三、中国话剧舞台上的歌德
第七章 郭沫若与歌德
一、“歌德翻译家”郭沫若
二、郭沫若所认识的歌德
三、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
四、郭沫若――“中国的歌德”?
第八章 为大师造像――中国诗人笔下的歌德
第九章 歌德与我们
一、今日中国:“歌德已经死了”?――歌德与当代中国青年
二、“去受苦,去哭泣,去享受,去欢乐!”――记当代中国的歌德译介者
第十章 歌德在中国接受的新纪元
重订感言:道路寂寞、漫长而无止境
不能不做的补记
附录1 四川与歌德 歌德与四川杨武能
附录2 汉学家克拉普洛特及其他――答×先生
附录3 歌德生平和创作年表
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