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经典释文》异读之形态研究

《经典释文》异读之形态研究

  • 字数: 32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毕谦琦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2081256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3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经典释文》是一部集大成的音义书,是研究古汉语语音不可或缺的文献材料。本书为之建立了字头、音义、经注原文相匹配的数据库,并从其帮组及来母异读字中抽取出具有一定音义配合规律字头,以去声读破和声母清浊交替为考察对象进行研究。
作者简介
毕谦琦,1981年生,陕西扶风人。2005年至2008年、2009年至2012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音韵学、方言学、民族语。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关於《经典释文》
1.1.1对《切韵》和《切韵》音系研究的帮助
1.1.2对魏晋音韵研究的帮助
1.1.3对还原上古汉语形态的帮助
1.2关於异读
1.2.1异读概说
1.2.2关於异读研究的回顾
1.3上古汉语形态研究的意义
1.3.1对上古音构拟的帮助
1.3.2对古汉语语法学的帮助
1.3.3对训诂学的帮助
1.3.4对古文字学的帮助
1.3.5对民族语的帮助
1.4本顼研究的特色
1.4.1基於异读的上古汉语形态研究
1.4.2基於数据库的全面研究
1.4.3基於《十三经》原句的真实语境研究
1.4.4基於上古音构拟的上古形态研究
1.5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章自动使动态
2.1关於使动态
2.2自动使动、主动被动、不及物及物的区分标准
2.2.1自动使动与不及物及物的辨别
2.2.2关於“使之被动”的辨别
2.3词表
2.3.1使动源词为动词的使动词
2.3.2使动源词为形容词的使动词
第三章主动被动态
3.1关於被动态
3.2词表
3.2.1非去声去声交替
3.2.2清浊交替
第四章不及物及物范畴
4.1关於不及物及物范畴
4.2词表
4.2.1非去声去声交替
4.2.2声母清浊交替
第五章自主非自主范畴
5.1关於自主非自主范畴
5.2词表
5.2.1非自主动词为去声
5.2.2非自主为浊声母
第六章方向范畴
6.1关於方向范畴
6.2词表
第七章谦敬语范畴
7.1关於谦敬语
7.1.1谦敬语的概念
7.1.2谦敬语范畴和方向范畴、非自主自主范畴的关系
7.1.3谦敬语范畴的两种模式
7.2词表
7.2.1模式一
7.2.2模式二
第八章完成体
8.1关於完成体
8.2词表
8.2.1完成体为名词
8.2.2完成体为形容词
8.2.3完成体为副词
第九章名词化
9.1关於名词化
9.1.1名词化的定义
9.1.2前人的研究概况
9.2词表
9.2.1自指
9.2.2转指
第十章名谓化
10.1关於名谓化
10.2词表
10.2.1名词的名谓化
10.2.2形容词的名谓化
第十一章相关问题的讨论
11.1上古汉语是否存在异读
11.1.1清儒否定异读不可信
11.1.2异读词和同族词是等价的
11.1.3汉语方言中的异读别义例证
11.2《经典释文》异读的成因
11.2.1叶韵与异读
11.2.2讹误与异读
11.2.3方言与异读
11.2.4历史音变与异读
11.2.5假借与异读
11.2.6形态与异读
11.3《经典释文》同条异读和异条异读的性质区别
11.3.1异条异读
11.3.2同条异读
11.3.3总结
11.4关於形态
11.4.1形态概说
11.4.2上古汉语有无形态
11.4.3上古汉语形态的特点
11.4.4《释文》中所见的古汉语形态手段
11.5关於去声化
11.5.1去声的上古来源只有一类
11.5.2“去声化”是上古汉语形态衰落的表现
11.6《经典释文》声母异读的语音类型
一,关於异读和异读的语音类型
二,《经典释文》声母异读的声母类型
三、总结
参考文献
一、古籍和工具书类
二、今人论著类
论文类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