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 字数: 15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作者: 史文杰 著
  • 商品条码: 978756992653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8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孩子的成绩极其亮眼:西门子科学奖首奖、英特尔人才奖十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接见、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竞相录取、一颗小行星用他名字命名。2.慢教育思想指导下,让孩子快乐成长、成材的鲜活经验。3.美国中学教育的细节,美国高中省科研大赛的内幕。4.在美国最著名大学读书的日常、美国大学的教育特色等。附美国名校申请文书,提供作者孩子的申请范文,披露申请技巧。
内容简介
本书分享的是一个美国华裔家庭的教育经验。分五篇,第一篇集中阐释作者的教育理念和心得,剩下四篇主要再现育儿的历程,分别为:幼儿小学篇、初中篇、高中篇、大学篇。书的最后还附上了愷昇申请美国大学的文书范例,以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补充文书中所有问题的精彩作答。
作者简介
史文杰198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物理系,赴美后获得德克萨斯A&M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在美国从事互联网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作者崇尚慢教育的智慧,认为如果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那么教育还没开始就失败了。符合人性和成长规律的教育是先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再在孩子内心注入求知欲。
目录
第一章怎么教是一门大学问/7 不同的理念,决定不同的教法 /7 不同的教法,产生不同的后果 /9 第二章中美教育欠下的两种债/12 “自生自灭” 的美式放养/12 “强买强卖” 的中式圈养/14 第三章放高你的眼光/16 珍惜孩子的勤奋 / 17 以玩带学,舍得在 “玩” 上投入/19 能 “延迟满足”,就成功了一半/22 适时松手,才不会折断翅膀/24 美国精英的家教趣闻 /27 第二篇幼儿小学篇第四章童年该快乐,但不该虚度/32 要读万卷书 / 33?看上一所 “另类” 学校/35用暗示激发灵感 / 37 运动不只是健体/39没有数学符号的数学课 /42 感受看不见的世界/44?珍惜好奇的嫩芽 / 47 给成长多一种体验/50 借争议去引发思考/52 夸孩子也是一门学问 /53?要金蛋,还是要下金蛋的鸡/57 “起得早、跑得快”不如“走得远”/58 不怕学得高深,就怕学得生硬/61 孩子不听你的,你就去听孩子的/64 要行万里路 / 66 第五章美国小学也有提高班/69 第三篇初中篇第六章快生活中的慢智慧 /76 有一种拒绝叫善待/76 训练质疑能力 / 78?学做明智的取舍 / 80?助人也会利己 / 81?培养科学精神 / 82?此时无声胜有声 / 84 改变环境,还是改变自己/86 第七章捕捉隐隐若现的闪光点/88 儿子的一场恶作剧88 不管学什么,入门最关键/89 第八章美国初中的特点/94 第四篇高中篇第九章追求人生最大的奢侈/101 专注自己的长板 / 102?善做 “不紧迫却很重要” 的事 103 第十章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 /107 挑战自身的极限 / 107 攻克AP课程的难关/109 锻炼能力的摇篮/111 初次体验大学生活/116 暑假怎么过才不会荒废时光/118 有心栽花花不开/122 应付美国高考/125 第十一章想得远,才站得高/127 何必争当考霸 / 127 体验做研霸的滋味128 第十二章站得高,才看得远/134 瞄准 “美国西门子科学奖” /135 准备参赛材料/136 入围区域决赛/137 第十三章看得远,才走得远/140 参加区域决赛 / 140参加全美决赛/141 第十四章敲开名校大门必备的功课 /144 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145 讲好你的故事/146 打造真实亮眼的申请文书/147 第十五章丰收的季节/152 “美国西门子科学奖” 决赛尾声/152 大学录取通知书/153 无心插柳柳成荫/154“英特尔科学人才选拔赛” 决赛内幕/155 荣誉和媒体的光环/159 幸福的小烦恼/162第五篇大学篇第十六章斯坦福的大一校园生活/168 第十七章两次中国之行/170 短暂的探亲和旅行/170 参加国际机器人和自动化会议/172 第十八章大一在谷歌实习/173 后记读懂电子游戏背后的套路/176 附录/ 178 申请美国大学的文书范例/178 斯坦福大学补充短文/182 哈佛大学补充申请文书/186 麻省理工学院补充申请文书/188
摘要
父母想有所为,先要有所不为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有出息的人。勤学苦练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让孩子从幼儿起就接受 “刻苦学习”的做法看似很负责,但许多时候却是最大的不负责。说到这种教育方式对儿童产生的影响,我不由想起几年前的一件往事。儿子上大一那年的春天,我们全家回上海探亲。儿子在外婆家住了一个多星期后对我说: “好想弹一会儿琴。”小区附近恰好有一家钢琴学习班,我于是陪儿子去那儿试试,看看能否在那儿弹上两小时。那家琴房的条件还不错,里面有七八间琴室。去那儿上课和练琴的孩子全是幼儿、小学生,我儿子在那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幸好他并太不介意。在他练琴的时候,一位母亲带着7岁左右的男孩前来报名参加学琴。那小男孩在琴房左顾右盼,听着从各个琴室传出的钢琴声,满脸兴奋好奇的样子。办完注册手续后,那小孩的母亲却突然冲着孩子说: “是你自己一定要学钢琴的,现在为你付钱报了名!”她语气很严肃,脸上却露出自豪的满足感。她拉着小孩离去,继续严厉地说: “你以后不好好练,看我怎么收拾你!”她的话音刚落,男孩的脸色就刷地暗了下来,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全然没了刚才的兴奋劲。此时此刻,小男孩茫然的神态在我脑海中定了格,我不由问自己:如果当初也给我儿子这种压力,他今天是否还会想来这里练琴呢? 那位母亲好心办了两件坏事:她把玉石当石头用,硬把孩子的 “我要学”变成了 “要我学”;她又暗示孩子弹琴是件苦差事,似乎对孩子说 “你从此摊上事了”。这男孩本来打心底里想学琴,却让过度热心的母亲泼了盆冷水。在场的家长们都能领会那母亲的用意:她想督促孩子以后要刻苦练琴。儿童是 “短视”的,但父母不该短视。儿童的认知水平还处于感性阶段,他们大脑只对好玩的事情感兴趣。教育孩子持之以恒没有错,错的是在过程中没有爱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无论学什么,一旦兴趣没了,即使暂时能敷衍学下去,心思却早已不在学习上面了。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孩子钢琴考完了十级,就再也不想弹琴了。迫使儿童过早懂事是不明智的。教育需要付出,更需要掌握符合孩子心理的教学理念。在与儿子共同成长的18年中,我得到的感悟不是一言两语能带过的。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总结,那么用这句话来概括是再恰当不过了:父母想有所为,先要有所不为。家教中哪些该有所为,哪些该有所不为,什么才是正确的教子方法,这些是本书所要传递的内容之一。有人也许会说,别人的成功不能复制。的确,每个孩子不同,每个家庭也不一样,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也希望书中分享的感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如同一把瑞士万能刀,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父母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就可以少走他人的弯路,找到属于自己的捷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