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下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下册)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黄修己,刘卫国 主编 著
  • 商品条码: 9787218058078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五四”文学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同时也开始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和研究,90年来创造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本书用史的编纂法,寻源追终,分别时期,记载了从1917年到2007年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发展进程,勾勒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和走向,展现了几代研究者的业绩和学术风貌,建立起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的框架,也初步总结了现代文学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简介
黄修己,1935年生于福建福州,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新版)》、《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赵树理评传》、《赵树理研究》、《不平坦的路》。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百年中华文学史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集》、《张爱玲名作欣赏》。
目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册   第一卷 喧闹中的开辟(1917-1927)     第一章 现代文学研究的开辟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发生和批评群体的涌现     新文学批评的发生和群体性特征——新文学反对派的批评——《新青年》批评群体的贡献——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批评——语丝社和新月社的批评——革命文学派的批评     第二节 理论的译介和批评标准的确立     白话文学标准的确立——人道主义和写实主义标准的确立——周作人提倡“自己的园地”——梁实秋倡导“新人文主义”——现代主义批评标准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萌芽     第三节 新文学批评的喧闹局面     新文学批评的特殊氛围——激烈的批评态度——流派意识和宗派意识——众声喧哗的时代     第二章 作家研究的起步     第一节 鲁迅研究的开展     鲁迅小说的跟踪批评——《呐喊》引起的反响——“鲁迅论”的出现——《彷徨》的反响——茅蜃等人的“鲁迅论”——鲁迅研究初现流派     第二节 郭沫若和郁达夫研究的起步     发现东方的未来诗人——《女神》引起的反响——对《星空》和《瓶》的评论一对《三个叛逆的女性》的评论——《沉沦》成为争议焦点——郁达夫创作历程的考察     第三节 对其他作家的评论     冰心研究的开展——叶圣陶研究的起步一对其他文学研究会作家的评论——发现蒋光慈——其他作家评论     第三章 文体批评的展开     第一节 热烈的新诗批评     白话新诗的自我肯定——对白话新诗的反思——“情诗”引起的争论——对“小诗”的不同看法——新诗界的自我否定——新月派和现代派的新诗批评     第二节 繁荣的小说批评     《新青年》批评群体的小说批评——文学研究会的小说批评——创造社的小说批评——新月社的小说批评——小说批评的成绩与不足     第三节 略显空泛的戏剧批评     对旧戏和文明戏的批评——“问题剧”和“国剧运动”的批评——向培良的《中国戏剧概评》     第四节 稍显薄弱的散文批评     “文学散文”的确立——对“杂感文”的肯定——讨论“语丝文体”——“美文”的倡导——关注散文的源流     第四章 文学史编纂的准备     第一节 罗家伦的《近代中国文学思想的变迁》     近代以来文学时期的划分——分析新文学兴起的原因——进化论文学史观的运用第二节 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的白话文学观——对白话文学运动的评价——勾勒文学革命的历史,评价新文学创作——《五十年》的成就与缺点 ……   第二卷 多元共生的新局面(1928-1937)   第一章 文学批评和研究多元化    第二章 “作家论”的写作与新文学家的经典化   第三章 文体自觉与艺术形式批评的成熟    第四章 新文学史研究的起步   第三卷 战火中的承续与转折   第一章 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政治化转轨    第二章 树立“新的人民的文艺”   第三章 不同价值取向的批评和研究    第四章 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成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下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