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代士人与政治

汉代士人与政治

  • 字数: 15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王保顶 著
  • 商品条码: 978721421863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两汉四百余年间士人的身份经历了由游士到儒士(高祖-武帝)、由儒士到士大夫(昭帝-章帝)、由士大夫到名士(和帝-献帝)三次变化,士人群体由游走天下的百家诸子进入到王朝政治的结构当中,成为支撑专制统治的基本力量,这个过程既是政治塑造士人的过程,也是士人适应政治的过程。本书细致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目录
导言
第一章:“长者政治”与游士遗风(高祖-武帝)
一“长者政治”
二游士遗风
三政治设计的完成及游士的终结
第二章:“独尊儒术”后的士人与政治(昭帝-新莽)
一“以经术润饰吏事”:儒士处于从属地位
二由扶汉到附莽:士人政治取向的逻辑转变
(一)五德终始说:西汉末的政治理论依据
(二)刘向的扶汉
(三)刘歆的附莽
第三章:士大夫政治人格的形成(光武帝-章帝)
一专制政治理论的形成
(一)董仲舒天人政治学说的改造
(二)原始儒学的改造
二吏化:儒士身份的转换
三士大夫政治人格的形成及特点
第四章:士大夫政治人格的实践及转向(和帝-献帝)
一士大夫政治人格的实践
二士大夫政治人格的转向
结语
附录:
汉代士人阶层的演变
游士文化传统及其终结——西汉武帝以前士人阶层的演变
论董仲舒五德终始说的影响及终结
论董仲舒与司马迁《史记》著述之关系
汉代灾异观略论
由扶汉到附莽:西汉后期士人政治取向的转变
参考文献举要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