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 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历史研究 课题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 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历史研究 课题研究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白云 著
  • 商品条码: 978751946918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637
定价:¥1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十分发达,是我国优秀史学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多样的编纂形式、丰富的编纂思想、悠久的史官设置和修史制度、突出的历史编纂成就,需要认真研究、总结和借鉴。本书名为《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产生和发展。突出社会变迁与历史编纂学发展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学术思想的嬗变与历史编纂学的变革;二是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形式。重点剖析各种史书体裁的产生、发展、特点等,揭示中国古代史书体裁的辩证发展规律;三是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思想。重点挖掘史书体裁背后的思想和观念,重视从中国史学史发展的过程中论说每一种史书体裁的变化及其观念的变革。依此,将全书析为上、中、下三编,力图系统挖掘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等,探讨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在观念、方法、理论等方面的思想成就,总结其利弊得失,弘扬中国传统史学的民族特色,为当今的历史编纂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作者简介
白云,男,1965年10月生,云南建水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史学会理事、云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教学与研究。在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史通》(上下)等著作6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等18项。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云南省教学名师、云南省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硕士优秀导师等荣誉。
目录
引言历史编纂学遗产的重要价值上编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轨迹第一节从口耳相传到历史记事第二节历史编纂学的起步:先秦第三节历史编纂学趋于成熟:两汉第四节历史编纂学的大发展:魏晋南北朝第五节历史编纂学的繁荣:隋唐宋元第六节历史编纂学的反思和总结:明清第二章学术思潮嬗变与历史编纂学的变革第一节诸子之学与先秦历史编纂学第二节黄老思想与汉初历史编纂学第三节经学独尊与汉代正统史学第四节儒释道交融碰撞与魏晋隋唐修史之风的盛行第五节理学思潮与宋元明历史编纂学第六节经世实学与明清历史编纂学中编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形式第一章史书体裁和体例第一节史书的体裁第二节史书的体例第三节名与实之争第四节继承与创新的自觉意识第二章编年体和纪传体第一节编年体第二节纪传体第三章典制体和纪事本末体第一节典制体第二节纪事本末体第四章史注、史评和史考第一节史注体第二节史评体第三节史考体第五章国别体、地志体和学案体第一节国别体第二节地志体第三节学案体第六章谱牒和笔记第一节谱牒第二节笔记第七章类书和丛书第一节类书第二节丛书下编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思想第一章《春秋》学与传统编年体的史学观念第一节《春秋》的史法和史义第二节《左传》:叙事与论史相结合第三节《汉纪》:“通比其事,例系年月”第四节《资治通鉴》:“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第五节实录体及其编纂观念第六节纲目体及朱熹的编纂学思想第七节《春秋》学与历史编纂学第二章从前四史看纪传体编纂观念的变化第一节《史记》:司马迁的“通变”思想与一家之言第二节《汉书》:班固的皇朝意识与“断代为书”第三节《三国志》:陈寿的全局意识与人物品第第四节《后汉书》:范晔的类例思想与整体史观第五节纪传体编纂观念的演变第三章典制体编纂观念的进步第一节《通典》:“统括史志,会通古今”第二节《通志》:“会通之义,自得之书”第三节《通考》:“变通张弛之故”第四节“三通”与典制史的发展第四章纪事本末体史书的编纂观念第一节《通鉴纪事本末》:“区别其事而贯通之”第二节《宋史纪事本末》:“论次宋事而比之”第三节《明史纪事本末》:“广稽博采,勒成一编”第四节“因事命篇”与“尽事之本末”第五章学案体与黄宗羲的编纂学思想第一节学案体的创立第二节黄宗羲的历史编纂学思想第六章史注、史考、史论中的历史编纂观念第一节经世致用的治史宗旨第二节鉴往训今的史学功用第三节直笔求真的撰述原则第四节博采慎择的取材标准第五节辞达为上的表述要求第六节谨严灵活的书法义例第七章刘知几的历史编纂学思想第一节“辨其指归,殚其体统”第二节“多讥往哲,喜述前非”第三节“六家二体”第四节“五志三科”第五节“博采善择”第六节“叙事为先,简要为主”第七节“直书”与“曲笔”第八节“史才三长”第九节“生人之急务,国家之要道”第十节“求实录”与“扬名教”第八章章学诚的历史编纂学思想第一节“史学所以经世”第二节“六经皆史”第三节“史法”与“史意”第四节“记注”与“撰述”第五节“史德”与“文德”第六节“通史”与“通变”第七节“志乃史体”余论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二重性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