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曲微茫

一曲微茫

  • 字数: 36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充和,张宗和 著;张以?,王道 编注
  • 商品条码: 97875495829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47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家十姐弟中,充和与大弟宗和很亲,不仅因为他们年龄只相差一岁,更由于二人对诗词、昆曲、书法等的共同爱好。清华的谷音社,青岛、上海、南京的曲会,抗战期间高校云集的滇黔地区……均留下过他们的高吟浅唱、曲声笛韵。
1949年,时局动荡中,充和随丈夫傅汉思移居美国,宗和则留在黔地任教,从此路远山遥,天各一方,不复相见。唯音书不绝,穿越重洋,互问短长。从1949年4月15日充和赴美后收到靠前封信,到1976年12月8日宗和去世前发出很后一封信,近三十年时光辗转纸上。如算上此后充和与宗和女儿以?的通信,真正是历经半个世纪。内容由养花种草、衣食住行、曲人故旧谈到诗词书画、文学历史……抛去浮华与造作,字字情真意切,笔笔简单有味。
三百余封书信,三十多万字,今由宗和女儿以?与学者王道整理出来,几乎全为抢先发售披露。小字蛮笺,既是张家如水斯文和姐弟情谊的见证,也是特殊年月里,个人命运为时代裹挟的缩影。
作者简介
张充和(1913—2015),祖籍合肥,生于上海。“合肥四姊妹”之小妹。十岁时师从朱谟钦学古文及书法。十六岁从沈传芷、张传芳、李荣圻等学昆曲。1934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抗战爆发,转往重庆,研究古乐及曲谱,并从沈尹默习书法。胜利后,于北大讲授昆曲及书法。1948年结缡傅汉思(Hans H. Frankel)。1949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载,并于家中传薪昆曲,得继清芬(参阅百岁张充和作品系列《曲人鸿爪》《古色今香》《天涯晚笛》《小园即事》)。

张宗和(1914—1977),合肥张家大弟。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早期与四姐张充和在一起拍曲,清华大学谷音社曲友。抗战期间曾在宣威乡村师范、昭通国立师范学院、云南大学、立煌古碑冲安徽学院等地任教。1946年任苏州乐益女中校长。1947年应朋友邀请到贵州大学任教。1953年院系调整时调入贵阳师范学院(现为贵州师范大学)任教,培养了一批历史和昆曲人才。著有日记、书信本《秋灯忆语》。遗有珍贵的昆曲史料。
目录
【序言一】献给我们亲爱的爸爸和四姑(张以?)
【序言二】天真与大方(王道)
【1949年】张宗和给张充和的信(中国—美国)
【1950年】张宗和给张充和的信(中国—美国)
【1951年】张宗和给张充和的信(中国—美国)
【1952年】张宗和给张充和的信(中国—美国)
【1953年】张宗和给张充和的信(中国—美国)
【1954年】张宗和给张充和的信(中国—美国)
【1955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56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57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58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59年】张充和给张宗和的信(美国—中国)
【1960年】张充和给张宗和的信(美国—中国)
【1961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62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63年】张充和给张宗和的信(美国—中国)
【1964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65年】张宗和给张充和的信(中国—美国)
【1966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67年】张充和给张宗和的信(美国—中国)
【1971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72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73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74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75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76年】张充和、张宗和往来的信(美国—中国)
【1970年代】张充和给张以?等的信(美国等—中国)
【1980年代】张充和给张以?等的信(美国—中国)
【1990年代】张充和给张以?等的信(美国等—中国)
【2000年】张充和给张以?等的信(美国—中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