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由上而下的革命
字数: 20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 陈晓慧 著 著
商品条码: 978750009557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定价:
¥3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陈晓慧编著的《由上而下的革命(中国国民党改造之研究1950-1952)/台湾学人文库》主要探讨1950年至1952年间中国国民党的改造。作者参考了该期大量的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的会议记录资料、蒋介石档案、时人日记及回忆录等第一手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国民党此次改造的背景、进程以及影响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论述,认为此次改造不只是国民党内部整党运动,也是社会运动和革命运动。全书资料翔实、论述充分,为我们了解国民党前台初期的改造运动及意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者简介
陈晓慧,1963年生。获得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台湾史、妇女史等的研究。现为台湾艺术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目前在校开授“口述史的理论和实务”、“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以及“历史中的女性图像”等课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旨趣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纲要与方法
第二章 改造的背景
第一节 派系之角逐
第二节 党团之争斗
第三节 政局的逆转
第四节 国际环境的变迁
第三章 风雨中的改造
第一节 改造的肇始
第二节 改造的内容
第三节 改造的执行与完成
第四节 改造的重点
第四章 党的组织重整
第一节 组织的重新分配
第二节 派系的整合
第三节 党员的登记、整肃与自清
第四节 党员的征收与培训
第五章 党的革命领导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确立
第二节 出版品的管制、宣传
第三节 从政党员的约束
第四节 军队革命化
第六章 党走入群众
第一节 社会的控制
第二节 青年学生的团训
第三节 妇女运动的号召
第四节 劳工农民的组织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附录一 本党改造案——关于实施本党改造之说明
附录二 本党改造案——本党改造纲要
附录三 本党改造案——本党改造之措施及其程序
附录四 原有党员整肃办法
附录五 国军政治工作纲领
改造大事年表
参考资料
摘要
从西方的政党发展史来看,一个政党自有它兴起、分裂、改组、合并、失势、重整、转型或消灭的历程。所以当一个政党组织发生危机之际,如何能够化解其危机,并进而设法浴火重生,能够在失败中再起,这就要看其面对冲击时的改造与实践了。吾人从中国国民党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观察,孙文在其领导中国革命的四十年期间,因应时代任务的需要,曾数度致力于党的改造工作,如自兴中会而同盟会,而国民党,而中华革命党,以至后来中国国民党,四度更改组织名称。虽每次的时代背景不同,内外环境亦多有差异,但总是希望能借由改组或改名而增添其动力,去除团体中之腐朽异质,凝聚新的革命力量。这一百多年来,党内改造从同盟会起前后有多次,但被认为最为有效的有两次,一次为1924年的中国国民党改组,另一次则是1950年从大陆迁台时期的“改造”。1924年的改组,结合了社会思潮与国际情势,对国民党本身的意义十分重大,有关改组的影响,论者已有颇多研究。而近五十年来,台湾的政治发展受到1950-1952年中国国民党改造的影响亦甚巨,故本人拟以此次国民党的改造为题,探讨改造之意义。为何改造,如何改造,改造的成果如何,及其对后来的影响如何。 当1949年,大陆山河骤变之际,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中正也欲师法孙文组党历史之经验,决定实行重建中国国民党的工作,甚至连党的名称也一度考虑要更改,因为当时也有许多党员认为中国国民党这一名称,已经失去号召力,要改造党,必须同时改变党的名称,另立新党,才能一新耳目,唤起中外朝野的注意。后来虽经决议认为名称可不更改,以便精神能与以前一致,以贯彻实现三民主义的理想。由此可知,国民党这次改造的时代背景与前几次孙文改组的情形相仿佛,即使连改不改革名称,也是吸收了孙文当年困扰之经验,都是在遭遇重大危机或因环境变迁时,盼望藉由重整革命的组织,恢复革命的精神。特别是国民党在遭逢大陆失守后,是否能摆脱旧有的包袱?祛除世人对其腐化贪污的印象?再造“反共复国”的机会?故而改造的结果是非常令“国人”期待、为举世所重视的。 面对这段历史,有的学者认为经过此次的改造,国民党有如浴火重生的新党,不仅在台湾站稳脚跟,有效地控制党的机器,确立了强固的领导中心,更使台澎金马地区经济建设成功,奠下台湾昂首亚洲的宏基。有的学者则认为国民党的改造仅仅是完成党内权力的再分配,与蒋中正“强人政治”的确立而已。 不过,无论如何解释,都不能否认国民党的改造对日后的台湾乃至整个中国甚而亚洲都有至为重要的意义,也是研究民国史、台湾史不可忽略的。本书之探讨将从改造的背景始,由国民党的内部问题及外在环境来探究为何改造。国民党内部的派系问题及组织间的争斗,一直是国民党不能团结的重要因素。蒋中正在《为本党改造运动告全党同志书》中沉痛指出:“本党每一次失败之后,党的组织即起分化,党员意志更为分歧,而党中投机分子,改图变节,叛党求荣之事,也就接踵而来。” 而大陆政权的丧失,更使得国民党必须彻底检讨,强力改造,为的是希望能将权力中心巩固。 在国际情势的发展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势力介入台湾海峡,待台湾的情势稍行转危为安后,蒋中正才在此时公开宣布酝酿已久的“中国国民党改造案”,正式进入了所谓的“改造时期”。自1950年8月中央改造委员会成立,取代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职权始,至1952年10月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第七届中央委员会止,这为时两年又两个月的改造时期的措施与制度,是本书研讨的重心之一。 此外,吾人发现这次改造的发动者与决策者,正是中国国民党的总裁蒋中正本人,他是以最大的决心和魄力,来改造党的组织、制度、人事和党的风气。从改造委员会历次的会议记录来看,蒋本人始终在改造委员会居于“最终决策者”的地位,而其工作之进行,也绝不是在国民党原有的制度与程序下进行。所以笔者认为中国国民党的这一次改造是“由上而下的革命”。 中央改造委员会的组成,是国民党失去大陆后在台湾重新立足的契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这由上而下的革命企图有极大的层面是从国民党高层到广大民众意识形态的再建构,本书也将讨论此一议题。其次,改造最为明显的就是党务的重组,如何透过党务的重组使国民党能扭转在大陆情势的恶况?政治学者们常使用“民主”、“威权”、“集权”来区分政治制度,“国内外”多数学者则将迁台后的国民党政权归类为“威权体制”,尤其是解严之后开放政治风气的今天,政治学界几乎毫无忌讳地使用“威权体制”来描述国民党改造后的台湾政治体制。本书并不讨论台湾是否为威权体制,重心仍放在中国国民党的改造,此次改造是否将政党组织渗入政府行政系统、司法部门、军事部门,甚至教育系统、职业团体等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中,且利用各种方式树立意识形态。因为真正稳固而有效的威权,必须是基于全体公民的共识和默认,其各方面的成效亦须与人民的期望相配合,“国家”才能在安定中求进步。国民党在那风雨飘摇的当时,是如何透过改造而形成社会的共识与向心力,是本书极欲探究的另一层面。 目前,台湾史的研究已从清代、日治时代而扩大到战后,复员与接收、二二八事件等课题正方兴未艾。大陆失守后,中央政府及中国国民党核心匆促来台,面对二二八事件之后的纷杂局面及中共强大武力攻台的威胁于外,共产党渗透、人心惶惶、大量难民来台、财政不足维持的各种政经问题的挑战。在政治社会上,与中共的对立战争仍未结束,政府在移入台湾之初政权尚未稳固,以及美国发表白皮书等国际上孤立情势;在经济上,则有通货膨胀、外汇短缺、生产不足的问题;在党务上,必须整顿党内派系问题、社会上反制中共的渗透及失败主义的阴影,及思考如何驾控撤退来台时原就存在着不同派系的军队等问题;若从政权存续的角度来看,当时国民党主要的政策目标:在军事上,要齐一步骤;在政治社会上,维持社会内部安定;在对外关系上,要准备反攻大陆、赢取国际间的支持;而在经济上,则是解决“国内”严重之通货膨胀压力及“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在政令宣传上,则必须透过出版品的管制及意识形态的确立与加强,以防备共产主义与失败主义的威胁及消除社会上存在的内部纷争。国民党改造的实行可以说就是在解决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总和。 其次,在改造期间,不可避免地容纳了陈诚在台湾省主席任内原已决定的几项重要的政治经济措施,其中最为吾人所熟知的是“土地改革”与“地方自治”,前者透过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强化了本省农民对政府的向心力,后者透过政治管道的参与,使主导地方政治的本土士绅阶级,在失去部分土地之后,重新获得新的政治利益,满足了其权力位的欲望,但因限于篇幅无法一一深入探讨。本书将重点放在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沦陷失败的打击下,又在“退此一步,即无死所”的压力下,如何透过“改造”来解决各种社会上可能存在的反对势力,其过程中采取何种的政策与方式,这些政策与方式,是否即是造成后来国民党在社会团体监控的事实。 蒋中正凭藉他在中国国民党内东征、北伐、抗日、“剿共”二十多年所累积的声望与资源,及改造所赋予反攻大陆的强烈使命感,树立了他在党内前所未有、无所争议的领袖地位,而其子蒋经国在这其中更扮演了“助手”的角色,他的直接参与,并藉着不断赋予专职、掌握实权的多年培植,后来终于成为唯一接班的“不争领袖”。在国民党改造的时期中,蒋经国非常卖力地投入蒋中正所谓的“精神改革”,他是否为了自己的将来?他又是怎么做的?在国民党改造的过程中,蒋经国的角色始终是惹人重视。基于以上的研究旨趣,本书的断限时间仅定于改造完成的1952年10月,使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真正地、完全地控制了台湾地区。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