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通官绅之邮:江苏地方精英的角色(1905—1914)

通官绅之邮:江苏地方精英的角色(1905—1914)

  • 字数: 420
  • 出版社: 南京大学
  • 作者: ?萧小红
  • 商品条码: 978730528069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3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考察了江苏教育总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过程及其主要活动。通过追寻这一省际团体的发展轨迹,探讨清末教育现代化的变革方式。作者萧小红1983年赴法留学,研读法国罢工运动史、中国近现代史,于1990年和1997年先后获得法国社会史和中国文化历史双博士学位,现为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荣誉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社会史与经济史的研究。作为一本学术专著,本书充分吸收了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材料详实,博采众长,论证严密,体例严谨,具备相当的学术水准。国内有关江苏教育总会发展壮大过程的研究性著作不多,作者从江苏地方精英的微观角度切入,阐述了推动江苏地方动员及现代化进程的变革精神,对于梳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开拓历程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1983年赴法国留学,研读法国罢工运动史、中国近现代史,于1990年和1997年先后获得法国社会史和中国文化历史双博士学位。曾担任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副教授、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史教授,现为该学院荣誉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史与经济史的研究,关注对象包括中国近代社团、企业家群体以及现代国家建设等问题。发表关于清末立宪、民国时期上海社会团体等论文多篇。
目录
序言白吉尔教授绪论第1章清末教育改革与江苏地方精英I-1江苏地理与文化环境 传统教育体制概貌呼唤新事物I-2教育制度的演变 1860-1890年间的改革尝试格致书院与梅溪书院I-31890年代的创新活动 国家干预社会人士倡议I-4新政与地方精英 省政府的教育改革实践改革派绅士的积极行动 商人的参与其他社会团体的参与第2章江苏学务总会的创设 II-1教育改革带来的问题文人士子的对抗教育财政问题 省籍名额之争地方教育行政主管的任命II-2江苏学务总会创始人 开明绅士文人上海:人才汇集之地商人的支持 II-3江苏学务总会之组织设立方式目标与章程 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各地主要负责人的构成 II-4建立地方教育会网络设立地方组织的困难 法律框架的不确定性1905-1908年间地方教育会的演变第3章地方精英与教育改革 III-1为选举地方教育行政主管而努力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与当局在遴选教育行政负责人上的分歧 面对教育总会压力的行政当局立场III-2实行教育改革的困难与调解纠纷 与省局合作克服新学制弊端整顿江北师范学堂 南菁高等学堂的改制海州的冲突与教学III-3江苏教育总会与教师 学堂管理的固有问题职业化模式及其局限教师群体的更新与形象提升 III-4江苏教育总会与学生学生的抗议 复旦公学与中国公学的学潮指导年轻人的意愿 III-5新学制在地方层面的进展地方精英的分化与冲突 教育总会的仲裁实践引入代表制的努力III-6初等教育改革方案 改造私塾推广复式班教学改进学堂章程 III-7教育改革的财政问题教育经费的构成与支配 地方教育经费的来源与管理仇视新学校与毁学风潮III-8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 教育家与经济问题倡导技术教育实用文化与竞争精神 第4章从教育改革到政治改革IV-1地方精英的政治动员 地方精英的政治方案推进政治教育:预备立宪公会立宪公会的政治动员 朝廷、督抚与地方精英之间的博弈IV-2筹划省立法权 筹备省级选举选举过程与当选者剪影新的参与空间:省谘议局 当局与谘议局之间有关权责的对抗当局与谘议局之间有关财政的对抗分歧 IV-3继续立宪步伐实行地方自治国会请愿运动 IV-4走向全国教育一体化省际教育一体化 筹设各省教育总会联合会全国教育一体化的新机构:中央教育会第5章从立宪运动到转向革命 V-1转向辛亥革命江苏各地的转向过程 与革命党的合作和分歧联合袁世凯的调和路线 V-2地方精英行使政权组织省内政治机构省政府的政治路线 省教育的行政实践结语附录1江苏省地理人口与行政区划附录2人物小传参考书目索引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