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们三代人

我们三代人

  • 字数: 4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作者: 汤一介 著
  • 商品条码: 97875000961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76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汤一介先生的遗稿,经整理后抢先发售出版。全书以三个部分分别叙述了作者的祖父、父亲,以及作者自己的身世经历、人物关系、学术著述等内容,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出汤氏一门三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百年社会动荡变迁中的政治命运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学术的传承守望。
父亲汤用彤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学术目前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作者细致地回顾了父亲的人品、操守、个性,以及他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的学问成就。
对于自己,汤一介更以力持客观、自我解剖的态度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学术生涯,将一生悲欢得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沉浮、始终孜孜以求的学术历程等完整地呈现出来。令人深思,也令人感叹!
不难想见,这部中国读书人的百年缩影,其历史价值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历久弥新,其学术价值也定会随着一代代学人的深入体会而不断放大。
作者简介
汤一介(1927.2.16~2014.9.9)中国当代有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56年起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三智文化书院、什刹海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代表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大部分著作与论文已结集为十卷本《汤一介集》出版。主编有《汤用彤全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中国儒学史》(与李中华共同主编)、《中华佛教史》(与季羡林共同主编)等著作。以古稀之年主持大型文化工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竭尽全力地推动中国新时期的哲学和文化建设,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录
丛书总序
前言

我祖父
略述家史/003
读祖父雨三公《颐园老人生日游图自序》/009
读祖父雨三公的诗文/015
有关我祖父的一些材料/022
我父亲
我的父亲汤用彤/027
记我的母亲/034
汤用彤先生与东南大学/038
用彤先生的文化观/040
汤用彤与胡适(一)/047
汤用彤与胡适(二)/059
汤用彤与胡适(三)/077
记胡适给我父亲的一封短信/087
汤用彤与吴宓/089
汤用彤与熊十力/113
汤用彤与钱穆/118
汤用彤与傅斯年/124
用彤先生与北大复校/127
我父亲为什么没有去南京/131
儒、释、道,我父亲是哪一家/134
用彤先生研究“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原因/139
父亲如何认识共产党的/143
用彤先生的一份思想检查/146
1957年用彤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会议上的书面发言/156
关于1949年后《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等书的“后记”/166
读《康复札记》想到的/173
关于用彤先生编选的《汉文佛经中的印度哲学史料》和《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180
我自己
我的童年/191
到云南与父亲团聚/195
我的中学时代/204
西去延安幻想曲/208
父亲给我的三封信/212
我能有什么信仰吗/217
北大四院的生活/230
东厂胡同大院中的大孩子和小孩子/235
我和邓可蕴/238
在进退两难之间/248
我与“梁效”/261
父亲对我的唯一一次责骂/280
从《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向我提出的问题说起/287
我在沙滩的北大和未名湖的北大/293
我的子孙成了美国人/298
我与中国文化书院(一)/302
我与中国文化书院(二)/316
我与中国文化书院(三)/328
我的哲学之路(一)/344
我的哲学之路(二)/369
我的哲学之路(三)/378
我们为什么要编纂《儒藏》/452
最后的七次讲话/460
摘要
汤一介先生年过七十以后,一直想对家人和自己的经历做一些回顾,给世人留下一些真实鲜活的思想和史实,但苦于没有完整的时间,只能在工作之余断续写成若干片段。写了三年,他终于在2003年完成了这部辽宁某出版社约稿的《我们三代人》。遗憾的是等了近半年,出版社的回音却是必须对二十余处进行删除或修改才能出版。汤先生不愿违心屈从,宁可将书稿放进抽屉,束之高阁。没想到书稿在抽屉中一睡就是十余年,直到先生离世。
2014年,先生生前开创的,以结合儒释道三家之力传承中国文化为宗旨的什刹海书院,秉承先生遗志,开启了编撰《什刹海书院导师口述史丛书》的重大学术工程。这是先生在世时即与书院领导共同策划的一项重点工作。先生离世后,这项工作陆续得以展开。今年,继爱新觉罗?启骧先生口述史出版之后,汤一介先生的《我们三代人》的出版随即提上日程。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特别是在书院总策划和出版社编辑的艰苦努力之下,这本书的编辑工作终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在先生逝世周年时得以准时呈现在大家面前。
我认为这本书最重要的价值首先在于它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真诚的对祖国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汤先生的墓碑镌刻着他最后的遗言:“我爱我的祖国就必须爱我的祖国的文化。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珍惜自己文化传统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我和他在国外常被朋友们问起:“你们在国内受过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为什么你们仍然肯定她?”汤先生总是回答:“因为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亿万人民百年的梦想!也是我坚定不移的梦想!”
这本书的另一个价值就是它的真诚,不回避问题。例如当年听从党委分配,他曾参加了所谓的“梁效”。本来,时过境迁,三十多年前的事,至今并无结论,不说也罢。但是,他认为:“任何人在他的一生中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些错误会得到别人谅解,甚至自己也可以原谅自己,但是有些错误是不会得到别人谅解,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我参加‘清华北大两校大批判组’(即‘梁效’)是属于后一种情况。这事虽已过去近三十年,组织上也不作结论,但在我心中总是一个问题,我应该做一个交代。”他在书中用了一万多字,对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前后后做了详细的交代,并不回避自己的责任。
最后,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作者以不偏不倚的近于中性的忠厚立场记载了许多与他同时的人物、事件和场景。作为在他身边共同生活了六十三年的伴侣,我可以对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作忠实的见证。
    乐黛云于北京大学朗润园    2015年9月1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