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交媒体使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化研究(以西北地区为例)

社交媒体使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化研究(以西北地区为例)

  • 字数: 30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娟|
  • 商品条码: 97875227309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统合人类学、传播 学、心理学、政治学、统计 学等多学科视角,在理论层 面上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的历史逻辑和当代价值, 剖析社交媒体涵化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阐 述社交媒体使用对西北各民 族流动人口,甚至是人类社 会的重大意义;在实践层面 上,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和统 计数据分析,建构社交媒体 涵化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 径。
作者简介
李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新媒体传播等方面的研究。任教以来先后承担《新媒体概论》《媒体与社会》《新媒体专题策划》等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对西北城市回族日常生活的影响研究——基于临夏市少数民族社区的实证研究”;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移动互联网时代西北民族地区伊斯兰教的传播研究”“新媒体技术在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兰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横向项目“新媒体技术在甘南州双语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等。作为项目核心成员参加其他科研项目十余项。有3篇研究报告被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等厅局级部门所采纳。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第二节 内容概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媒介涵化研究述评 第一节 相关研究的整体概况 第二节 民族与族群、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节 文化适应、文化认同 第四节 媒介涵化与文化适应、文化认同 第五节 现有研究分析和未来研究展望 第二章 概念界定 第一节 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 第二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节 社交媒体涵化 第三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和当代价值 第一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 第二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价值 第三节 多元和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内生动力研究 第四章 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概况及群体特征 第一节 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概况 第二节 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群体特征 第三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流动行为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社交媒体使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化分析 第一节 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社交媒体使用现状 第二节 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不同群体社交媒体使用差异分析 第三节 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社交媒体使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内在机制分析 第六章 社交媒体视域下铸牢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社交媒体视域下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分析 第二节 社交媒体视域下铸牢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七章 社交媒体视域下铸牢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社交媒体视域下铸牢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路径 第二节 社交媒体视域下铸牢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 第三节 社交媒体视域下铸牢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路径 第八章 人类学视野下西北各民族流动人口短视频实践再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