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研究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研究

  • 字数: 25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陈宁|
  • 商品条码: 97875227303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风险社会的发展, 刑法出现了抽象危险犯不断 增多等刑法介入前置化趋势 。其中,预备行为实行化、 共犯行为正犯化等突破实行 行为边界的强前置化模式最 受质疑。本书根据该类犯罪 突破原实行行为边界的间接 结构特征将其概括为间接型 抽象危险犯,并以行为结构 类型化研究的新路径深入探 讨此类抽象危险犯的本质特 征和发生机理,以弥补单从 法益论研究的缺陷。本书以 该类犯罪的间接关联结构为 主线,探讨其正当性及质疑 、范围限定和归责建构三个 逐步递进的问题。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和视角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问接型抽象危险犯概述 第一节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概念、特征和国内外立法 一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概念 二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特征 三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国内外立法 第二节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类型化 一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类型化研究进路 二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类型化研究范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风险刑法理论 一 风险刑法理论的内涵 二 风险刑法理论对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影响 第二节 机能主义刑法理论 一 机能主义刑法理论的内涵 二 机能主义刑法理论对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根据 第一节 宏观层面“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根据 一 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根据 二 对抽象危险犯正当性根据的评析 第二节 微观层面“预备型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根据 一 预备型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根据 二 对预备型抽象危险犯正当性根据的评析 第三节 微观层面“共犯型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根据 一 共犯型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根据 二 对共犯型抽象危险犯正当性根据的评析 第四节 中观层面“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根据 一 相关正当性根据学说的梳理 二 对相关正当性根据学说的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质疑与回应 第一节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不法论 一 行为的非定型性 二 法益关联的薄弱化 第二节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责任论 一 是否违背自我答责原则 二 刑法义务规范性的扩张 第三节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与传统预备犯、共犯理论 一 是否违背了传统预备论、共犯论 二 是否存在“预备的预备”“共犯的共犯” 第四节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证明 一 是否允许推定 二 是否允许反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范围限定 第一节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学理限定 一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性质限定 二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理论基础限定 第二节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立法及司法限定 一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立法限定 二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司法限定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归责 第一节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归责标准 一 归责标准的理论争议 二 归责标准的理论评析 第二节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归责模式 一 对后续犯罪“事实支配性”的判断 二 对“明知”的规范判断 三 行为人危险控制义务的判断 四 特殊情况根据利益衡量原则判断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间接型抽象危险犯的个罪考察——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为例 第一节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适用现状 一 司法案例研究样本 二 司法适用中的问题 第二节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完善建议 一 立法完善 二 司法完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