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迷失于翻译的意义(古诗英译研究)

迷失于翻译的意义(古诗英译研究)

  • 字数: 23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石灿|
  • 商品条码: 97875227376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古诗译文受源语言和目 的语的制约,既昭示文化适 应的深广程度,又闪炼着文 化权力的魅影。翻译过程中 ,意义在双重语境干预及文 化权力的支配下发生“位移” ,故而古诗译文常常韵致不 足,诗意寡淡,予人以精神 阙如之感。本书以古诗意义 的生成机制为核心,描述翻 译过程中意义的佚失与转换 现象,探讨意义的语际转换 模式,并立足翻译诗学、翻 译美学等领域进行批评与阐 释;同时,透过古诗翻译的 视域审视汉、英双语的区别 性特质。
目录
绪论 一 诗学规约下的古诗可译性 二 翻译视域下的古诗意义层次还原 三 诗学视域下古诗翻译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 到不了的乌托邦:古诗译文诗歌精神的阙如 第一节 意义的面纱:诗歌精神的隐与现 一 作为诗歌精神底色的生命诗学 二 诗性智慧:诗歌精神的生成 三 隐身的诗歌精神 第二节 殊途与同归:古诗译文的叙事化倾向 一 现身的叙述者:译文叙事化的呈现 二 消长之间:抒情与叙事 三 情节的传递:译文的叙事化倾向 第三节 双重语境中的审美诉求 一 悟与识的博弈 二 境界形态与实体形态 第二章 意义的起点与归宿:本土语境中的中西诗歌 第一节 归化与异化:翻译诗学的品鉴 一 归化与异化的基本概念 二 因循与创新:中西诗歌的形式差别 第二节 中西诗歌的传统与趋向 一 神话与现实:中西诗歌的渊源 二 审美与生活:中西诗歌主题比对 三 中西诗歌体裁比照 第三节 从个体到群体:古诗译文中的异化现象举隅 第三章 译途探研:意义的迷失与位移 第一节 概念意义的生成与再现 一 概念结构的容与斥 二 英汉字词级差异:象似性审美表征的缺失 三 英汉句法的差异:诗歌的构架-肌质 第二节 联想意义的走失与寻觅——古诗中的翻译叙事 一 古诗译文的叙事建构 二 译文叙事框架的设定 三 译文叙事结构的运行 第三节 文化意义的隐匿与现身 一 古诗的“原型”问题 二 文化诗学与古诗翻译 三 文化意义对古诗翻译的阐释力辨析 第四章 溯源与回归:古诗翻译的审美之维 第一节 异向交汇:双重语境中的审美意图 一 辞章内外:审美意图的表达 二 模仿与创造:审美理想的再现 第二节 操纵与妥协:斡旋的译者 一 认知与审美:译者的翻译动机 二 意图与心理:译者的审美定势 三 移情与通感:审美再现中的完型障碍 第三节 审美体认:古诗译文读者的期待与接受 一 作为审关接受者的译文读者 二 角色距离: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 三 古诗翻译中的独立视域与视域融合 结语:“信”“雅”之间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