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给少年的文学课

给少年的文学课

  • 字数: 115
  • 出版社: 江苏文艺
  • 作者: 张莉|
  • 商品条码: 978755948442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给少年的文学课》是一本写给青少年朋友、教师和家长的文学指导书,集文学性、教育性、实用性于一体。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文学案例,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窗户。本书精心挑选了26位著名作家、30多篇散文佳作,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读者走进文学的世界,领略那些令人难忘的物、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并从中学习写作的方法。无论是鲁迅、朱自清、老舍、汪曾祺等经典作家,还是铁凝、莫言、余华、毕飞宇、苏童、刘慈欣等当代名家,他们的作品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精彩解读。 全书分为两部分,先是向大作家学习写作,再是学习阅读,这两部分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丰富的文学教育框架。张莉教授以文学向导的身份,带领读者穿越优秀作品的海洋,寻找那些迷人的场景和片段,赏析其中的文学之美。她不仅指导读者如何辨识文章的语言逻辑、情感逻辑和写作手法,更在解读中融入了如何写作的路径与方法,使青少年在阅读中不仅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更能从中学习到实用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助力他们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作者简介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小说风景》《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持微火者》《我看见无数的她》,主编《人生有所思:给青少年的散文读本》《散文中的北京》《我认出了风暴》等。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最受研究生欢迎十佳教师”,所授课程获评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北京师范大学优质本科课程。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第十届当当影响力作家,曾担任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原创图画书荣誉等奖项评委。
目录
前 言 像讲故事一样讲文学 第一章 物不仅仅是物,它还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如何书写那些难忘的物 导 言 下笔时,找到难忘的物象或“抓手” 第一节 写童年该从何说起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节 我爱北京的“枝枝节节” ——老舍《想北平》、林海音《苦念北平》、肖复兴《老北京的夏天》、郁达夫《北平的四季》 第三节 写蚕豆时我们到底在写什么? ——毕飞宇《蚕豆》 第四节 生活中那些可爱的小兔子和小仓鼠 ——李娟《我的阿勒泰》 第五节 一千张糖纸产生怎样的故事? ——铁凝《一千张糖纸》 第六节 当我们写熟悉的陌生人,该从何说起? ——王安忆《比邻而居》、阿来《声音》 第二章 眼里有,心里有,笔下才有 ——如何书写那些难忘的人 导 言 写下人本身的朴素和自然,也写下人本身的有趣和烟火气 第一节 “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第二节 “为什么这朵花今天忽然开了” ——孙犁《父亲的记忆》《母亲的记忆》 第三节 当“好时光悄悄溜走” ——迟子建《好时光悄悄溜走》 第四节 作为普通人的长辈 ——叶兆言《旧式的情感》 第五节 写鲁迅先生,从点点滴滴开始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第七节 虎耳草,沈先生喜欢的那种草 ——汪曾祺《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第八节 喜欢蘑菇的汪曾祺老人 ——汪曾祺《沽源》、铁凝《温暖孤独旅程》 第八节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四见孙犁先生》、贾平凹《一匹骆驼》《我见到的孙犁》 第三章 找到“我”与陌生事物之间的连接 ——如何书写那些难忘的事 导 言 好散文的魅力在于能引起我们长久的跨越时空的共鸣 第一节 我们怎么逛一个古老的园子 ——史铁生《我与地坛》 第二节 当我们旅行时,我们会看到什么 ——周晓枫《黄姚酿》 第三节 记下奔跑时我们所看到的 ——汪曾祺《跑警报》 第四节 当我们总背不出那句诗 ——李修文《长安陌上无穷树》 第五节 把夏天写得像夏天,把寒冷写得像寒冷 ——鲍尔吉·原野《初夏》、刘亮程《寒风吹彻》 第四章 向大作家学习怎样阅读 导 言 从《枕草子》到“穷波斯”和珍珠 第一节 读书带给人的好处并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说尽的 ——王安忆《文字里的生活》、迟子建《“红楼”的哀歌》、刘慈欣《科幻书单》 第二节 读书万万不能狭窄 ——余华《我的文学道路》、贾平凹《读书示小妹生日书》 第三节 读书时可以走走神 ——毕飞宇《什么是故乡?》、李敬泽《〈枕草子〉、穷波斯,还有珍珠》 第四节 向世间万物学习 ——莫言《用耳朵阅读》、苏童《水缸回忆》 结 语 用好每一个字,写好每一句话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