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

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

  • 字数: 866
  • 出版社: 西南交大
  • 作者: 赵晓东|
  • 商品条码: 97875643923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53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四川省社会科学“ 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 南方丝绸之路及其出海通道 研究”结项成果。全书从西 南古人类遗迹、古代的先民 生活迁徙、古方国迭变、古 城邑布局、文物分析、古水 陆道功用、古军事利用、小 语种语言分布等方面,通过 实地观察与证诸文献和反复 讨论、分析,论证了南方丝 绸之路东线是古代巴蜀的出 海大动脉史实,为当今川渝 黔滇桂等地经济社会事业发 展,与交通、文化、旅游融 合,提供了相应学理思考和 学术佐证。本书与国家“西 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高度契 合,是西南地域特别是沿线 节点城市可资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的实用材料,也可在国 家宏观规划布局和南亚廊道 国际申遗等方面,提供独特 的印证材料。
目录
凡例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巴蜀达南海:中国西南陆海走廊的概念提炼 第一节 概念与分段 第二节 节点:3个“三角形” 第三节 重新定义东线: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综述 第二章 南方丝绸之路东线研究缘起及现实意义 第一节 泸州道研究缘起 第二节 大型实地考察过程 第三节 小型考察重点回顾 第四节 考察中的思考 第三章 走廊是华夏文化缘巴蜀南延的载体 第一节 巴蜀的“市”是西南经济文化高地 第二节 巴蜀向南流布文化的考古学证据 第三节 沱江是蜀中南向的重要经济文化通道 第四节 再说沱江:“忠孝文化带”亘古“流淌” 第四章 南路文化北上证明陆海互通 第一节 从南而来与沿海北进的舶来品 第二节 胡人:般舟北望的一路佛缘 第三节 铜鼓:南北互动的典型器物 第四节 僚人北迁:铺天盖地的通道利用 第五章 沿线族群互动证明走廊被频繁利用 第一节 沿线古人类活动活跃证明走廊天然存在 第二节 西南拓路先锋:西进南转的百濮群体 第三节 苴侯僰侯:巴蜀地域星星点灯的先秦方国 第四节 沿线小语种族群与走廊通道 第六章 沿线秦汉古县以基点方式支撑通道 第一节 置邑的目的之一:保障通道安全 第二节 古县考证:平夷、鳖、故且兰 第七章 夜郎临牂牁江及右江上游通道价值 第一节 夜郎国邑中心定位及与滇的关系 第二节 通达南越的牂牁江不是红水河及其上游 第三节 太阳黑子:右江通道 第八章 沿线重大军事行动凸显走廊通道关键 第一节 鳕部道战争是中原文化深入南夷的重要载体 第二节 庄骄“循江”与“王滇”之间的地理距离 第三节 争夺“僮盐通道”的西南夷小三国战争 第九章 “盐”“铁”“僮”贸易支撑走廊形成特殊通道 第一节 奴隶贸易吸引商贾“持窃出市” 第二节 盐铁刚需促使方国大开国门 第三节 唐蒙出使“食重”的背后 第十章 华夏文化认同保障走廊长期稳固 第一节 华夏文化认同缀联族群心理 第二节 “故俗”文化共存营造宽政环境 第三节 灰姑娘身影下的“桃花源”和“小成都” 第十一章 再说川盐:巴蜀华夏化云贵的长期载体 第一节 巴东泉盐共振川江 第二节 秦争巴盐而一统天下 第三节 江阳之盐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