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究

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究

  • 字数: 325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作者: 杨柏灿, 舒静主编
  • 商品条码: 9787513286824
  • 版次: 1
  • 页数: 27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究”为题,秉承“思政引领中药,中药展现思政”的原则,突破既往从单味药物挖掘思政点的模式,立足中医药传统文化和医学人文精神,系统梳理中药学学科专业和课程本身所具有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而对这些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凝练、升华,从“历史溯源”“文化属性”“科学属性”“自然属性”“大医善药典故”“炮制用药典籍”“合理用药法则”“和文化”八方面开展中药知识中的课程思政研究,并通过具体案例予以呈现,实现课程思政在中药学学科的有机融入、科学融入。
作者简介
杨柏灿:长期从事中药学课程教学工作,主讲面向全校各专业的《中药学》以及医学相关专业的《方药学》课程,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主编《中药学》《中药学专论》、《方药学》、教材各1本,副主编教材2本,参编教材3本;主编出版《药缘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药名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至甘纯甘•甘草新论》学术专著共3本,参编4本,其中《药缘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三等奖。舒静:长期从事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改革工作,作为主要主要负责人与完成人先后主持省部级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0余项,参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进展》《名老中医临床教学实录》《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等书籍编写出版工作,并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材建设、审查主要负责人。
目录
第一章 中药学与课程思政 第一节 推进课程思政是中国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呼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求 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在统一性 三、实现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有效路径 第二节 高校专业课程改革需要依托课程思政实现历史转向 一、课程思政实现专业课程教育理念的创新回归 二、课程思政引导专业教师有效地深化课程研究 三、课程思政的内涵体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统一 四、课程思政成为新时期系统性育人工程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课程思政全面贯穿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教育目标应凸显立德树人理念 二、教学大纲应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 三、教学实施应强调教学基本规范 四、教学内容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自身素材 五、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六、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督导作用 第二章 中药学课程思政的特点与教学策略 第一节 中药学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 一、中药学课程特点 二、中药学课程教学目标 第二节 中药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一、历史积淀,文明宝库 二、高屋建瓴,哲学精髓 三、溯源求本,以文化人 四、感悟思辨,敬畏自然 五、匠在精进,以人为本 六、博大精深,融通百科 七、融入生活,健康守护 八、探索求真,发展前行 九、传承创新,与时俱进 十、贵和尚中,胸怀全球 第三节 中药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 一、中药学课程思政目标 二、中药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三、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四、中药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中药学历史溯源中的思政元素 第一节 中药的内涵 一、源于人类生存的中药知识起源 二、伴随中华文明发展的中药理论体系建立 三、紧随历史车轮的“中药”字义变迁 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 一、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 二、中药来源与种类、数量与分类的发展 三、本草文献的发展 四、中药的剂型与制药技术发展 第三节 中药的贡献 一、中药作为中华原创性生态药物对世界药学的贡献 二、中药对人类抗御疾病的贡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