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之情、才、德思想研究

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之情、才、德思想研究

  • 字数: 214
  • 出版社: 长春
  • 作者: 李曼源|
  • 商品条码: 97875445746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对于理想人格应有的具 体质素而言,学界目前可见 关于情、才、德中某一方面 的研究,但人格进行研究的 成果则少有。故此,本书分 别对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 的情与性、智与才、德与性 以及道家理想人格的情与性 想人格之情、才、德思想对 于刘劭的影响,进一步分析 刘劭理想人格思想对先秦两 汉儒道系进行讨论。在此基 础上,揭示先秦两汉儒道理 想人格思想以及刘劭理想人 格思想的当代价价值。
目录
绪论 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 第一节 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 一、孔子理想人格之“君子” 二、孟子理想人格之“大丈夫” 三、荀子理想人格之“圣人” 四、董仲舒理想人格之“圣人” 第二节 先秦两汉道家理想人格 一、老子理想人格之“圣人” 二、庄子理想人格之“真人” 三、《管子》理想人格之“圣人” 四、《黄帝四经》理想人格之“圣人” 第一章 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的“情”与“性” 第一节 先秦经、史文献中的“情”“性”内涵 第二节 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的“情”与“性” 一、孔子“质实”“忠诚”“真诚”之“情”与“性” 二、《性自命出》与孟子“人情”之“情”与“性” 三、《易传》与荀子之“性情”“情伪”之“情”与“性” 四、董仲舒“性善情恶”之“情”与“性” 第三节 先秦两汉道家理想人格的“情”与“性” 一、老子“有”“无”之“情”与“性” 二、庄子“伪”“真”之“情”与“性” 三、《管子》“趋利避害”之“情”与“性” 四、《黄帝四经》“因循”之“情”与“性” 第四节 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的“情”“性”思想的影响 一、刘劭理想人格之“情”“性”思想的渊源 二、刘劭理想人格之“情性”的表现形式 三、刘劲“各遂其志”的情性思想 第二章 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的“智”与“才” 第一节 孔子之“学而有知” 第二节 孟子之以心言“智” 第三节 荀子之“知通统类” 第四节 董仲舒之“必仁且智” 第五节 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的“智”“才”思想的影响 一、刘劲理想人格之“材”“性”释义 二、刘劲理想人格之“材”“性”关系辨析 三、刘劭理想人格之才性与情性关系辨析 第三章 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的“德”与“性” 第一节 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的“德”与“性” 一、孔子“修已安人”之“德”与“性” 二、孟子“居仁由义”之“德”与“性” 三、荀子“隆礼教化”之“德”与“性” 四、董仲舒“天人相感”之“德”与“性” 第二节 先秦两汉道家理想人格的“德”与“性” 一、老子之“玄德”与“性” 二、庄子之“物德”与“性” 三、《管子》之“内德”与“性” 四、《黄帝四经》之“天德”“地德”与“性” 第三节 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的“德”“性”思想的影响 一、刘劲“以才定德”的“德”“材”思想 二、刘劭“德才兼顾”的“德”“材”思想 三、刘劲“君臣二分”的“德”“材”思想 第四章 从刘劭看先秦两汉儒道理想人格之情、才、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刘劭理想人格的具体内涵 第二节 刘劭理想人格之“圣人” 第三节 刘劭理想人格的实现及其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