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钟摆:中国农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变革研究(1978~2022)

历史钟摆:中国农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变革研究(1978~2022)

  • 字数: 24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陈颀|
  • 商品条码: 97875228338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农 地制度及其增值收益分配的 讨论一直热度不减,不仅牵 绊众多,而且争议不断。争 议折射出农地改革也许是中 国改革最为复杂的领域之一 。作者力图对农地增值收益 分配制度做溯源工作,点出 其长期处于模糊状态,在不 同主体的利益牵绊中被形塑 出类似钟摆效应的变化轨迹 。本书的这一核心发现,对 于理解当代中国农地改革和 农村城镇化转型的走向,具 有启示意义。 此书提出了一个制度分 析的新概念——“历史钟摆” ,用以概括土地增值收益分 配的制度困境。作者的分析 细致深入,既有历史维度, 又发挥了机制分析的特长, 许多论断有很强的启发性。 “钟摆”作为一个历史眼光的 “隐喻”,能够帮我们洞察当 代中国诸多制度变迁的奥秘 。
作者简介
陈颀,广西钦州人,社会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近年来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发表论文数篇,获得“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回顾 三 研究视角和材料说明 四 核心概念 五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土地发展权与农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境外经验 一 农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衍生的历史背景 二 国有模式的历史演变:英国经验的启示 三 私有产权主导的分配制度:土地发展权转移的美国经验的启示 四 公私统筹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五 小结 第三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土地公有制和管理体制 一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二 二元地权结构和“蜂巢型”管理体制 三 征收体制的起源、发展和实践机制 四 对改革开放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延续性影响 第四章 赋权:“共享型”农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建构(1978~1993年) 一 历史背景:农村改革与“乡村工业化” 二 农村土地发展权的赋予 三 “共享型”农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四 效益与局限 第五章 限权:“城占乡利”的农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及其困境(1993~2013年) 一 历史背景:从“乡村工业化”向“城市化”的转型 二 限权:土地出让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改革 三 实践机制:地权的差序配置与时空切割 四 一体两面:“城市化奇迹”与制度困境 第六章 再赋权:农地新政与农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景(2013~2022年) 一 新政背景:从“土地城市化”到“人的城市化” 二 再赋权:农地新政的推进 三 改革的前景与局限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一 赋权、限权与再赋权:改革的制度钟摆 二 制度钟摆何以可能 三 制度变迁的时序、路径依赖与改革困境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土地政策、法规编目和释义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