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近代中国就职宣誓制度源流考论

近代中国就职宣誓制度源流考论

  • 字数: 291
  • 出版社: 中国法制
  • 作者: 佘文博|
  • 商品条码: 97875216446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就职宣誓制度 在1911年至1949年间兴替 沿革,先后两次宪法化,规 范公职人员、人民团体负责 人、党务人士的宣誓就职活 动的法律制度亦随时代变迁 而多次修订,臻于完备。同 时,自1928年起,宣誓就 职典礼开始遍及中央及地方 行政机关、人民团体、党团 组织,多层次、多领域的仪 式展演成为当时国人政治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 ,通过回顾近代中国就职宣 誓制度的演变过程,探寻其 源流背后所蕴含的法律思想 与政治传统,具有丰富的史 鉴价值。
目录
绪论 宪法、宜誓与就职宜誓制度叙事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观点辨析 一、中国学界对就职宣誓制度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二、具体观点辨析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就职宜哲制度在中国古代的雏形与近代转型 第一节 中国古代就职宣誓制度雏形的递嬗 一、封禅:以“祭天”为核心 二、登极:以“尊君”为核心 三、兼论宋太祖的“太庙暂约” 四、盟誓:由国家至民间的流转 第二节 中国古代就职宣誓制度雏形的近代转型 一、国家政治层面:1911年清廷之“宣暂太庙” 二、民间秘密社会层面:近代革命团体入会宜暂的发皇与递嬗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代中国就职宜哲制度的创立与孙中山宜誓观 第一节 仪式与誓词: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微 一、孙中山宜暂就职的仪式展演 二、以孙中山宜誓哲词为中心的考察 第二节 孙中山宣誓观形成的根源 一、内在根源:基督教的影响 二、外在根源:会党的影响 三、兼论孙中山宜誓观的“因袭”与“规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洋政府时期就职宜哲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中央政府层面就职宣誓制度的递嬗 一、践行暂言:孙中山解职仪式考察 二、基于袁世凯宜誓继任问题的考察 三、明定宪法:北洋政府时期就职宣暂制度宪法化考察 四、兼论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层面的军人宜誓制度 第二节 逆流:帝制复辟对就职宣誓制度的冲击 一、基于袁世凯“背誓”问题的考察 二、清室复辟与1911年清廷“告庙暂词”的关联 第三节 在野政治力量对就职宣誓制度的创新与承袭 一、党务层面:强化近代革命团体人会宜暂的革命精神 二、政务层面:承袭民国元年体现共和精神的宜暂传统 三、与中央政府层面就职宣誓制度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就职宜哲制度的定型 第一节 序幕:中国国民党及其政权“北伐”完成前对就职宣誓制度的探索与擘画 一、1924年之前的探索 二、1928年之前的璧擘画 第二节 高潮:就职宣誓制度在“训政时期”的完善 一、党务层面:三届一中全会以来就职宜誓制度的研拟 二、政务层面:就职宜誓制度在中央与地方的发展 第三节 尾声:就职宣誓制度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化 一、制宪过程中“总统就职宜哲”条款的演变 二、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宜暂就职典礼的仪式展演 本章小结 结论 近代中国就职宜哲制度的检视 一、近代中国就职宜暂制度:彰显主权在民的政治仪式 二、近代中国就职宣誓制度:凝聚国家认同的政治符号 三、近代中国就职宣誓制度:表达尽忠职务的誓词赌咒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