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教"传统的历史中介

  • 字数: 26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郑焕钊 著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188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诗教”传统的历史中介(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发生)》着重研究梁启超“新民”文学启蒙的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之间的发生学关系。作者郑焕钊从梁启超政治启蒙的整体文化视野出发,探讨其以文学作为启蒙方式的话语逻辑、话语形态、话语内涵和话语价值导向,是如何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发生的,旨在揭示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内在的“教化”逻辑,并确认梁启超文学启蒙话语作为古典“诗教”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中介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梁启超的“新民”文学启蒙话语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基本模式,这在中国古今知识转型中具有范式意义;但是这种范式转换却不是对传统的“断裂”,而是传统士人“教化”逻辑及其对应的古典“诗教”观念的现代言说;建立一套重新言说传统的范式,正是梁启超对于中国现代审美话语的贡献。
作者简介
郑焕钊,男,1984年,广东潮州人。2003至2007年在暨南大学中文系获得学士学位。后于2007年至2012年师从蒋述卓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讲师,硕士生导师,文学理论教研室主任。学术兼职有《网络文学评论》专家顾问、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电影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梁启超与近代文学思想、海外汉学、网络文艺、影视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教学和研究。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当代电影》《暨南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和文艺评论20多篇。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广州市社科基金各一项,并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指导大学生课外“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多项。曾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暨南大学首届新任教师教学比赛很好奖、暨南大学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很好指导教师”等。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八批校级培养对象。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启蒙”概念的本源与中国现代的误读
一 “启蒙”外来说及其“断裂”语境
二 中国传统的“启蒙”概念
三 西方现代的Enlightenment概念
四 中国现代“启蒙”概念外来说的质疑与辨析
五 “启蒙”话语的现代误读
第二章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的逻辑建立
一 梁启超的“新民”与中国现代“启蒙”误读的发生
二 士人危机与“中等社会”: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文化启蒙主体的建立
三 公共空间的政治激情与“在野美俗”
四 “欧西新意境”的“借光”与“宗经”思维的现代幽灵
五 “诗教”传统与梁启超文学启蒙的精神资源
第三章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的话语形态
一 “历史人格者”与群体心理
二 报刊启蒙与小说理论的激情
三 中层启蒙与政治小说的提出
四 对梁启超启蒙小说理论的反思与评价
五 “小说界”:“诗可以群”的现代重构
第四章 梁启超的“中国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的国族内涵
一 知识普及:晚晴小说地位凸显的实用思潮背景
二 “国民”与“中国小说”: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小说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性
三 “新小说”认同建构的两种途径
四 从“中国小说”到“中国文学”:小说总体性视野下的“中国文学”范式的确立
五 充满裂缝的“中国文学”
六 “中国文学”与“文学经同”
第五章 梁启超的报章启蒙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的雅俗之辨
一 报章启蒙与梁启超的文体思想
二 近代雅俗之辨(一):文体“雅正”与正统/异端
三 近代雅俗之辨(二):文体“夷夏”与抵制东瀛文体
四 近代雅俗之辨(三):文体“新旧”与融合困境
五 另一种“雅”:梁启超文体变革的精英性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大陆(含部分台湾)梁启超学位论文题目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