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转型中的电力系统(本体论与认识论)/国家能源转型与碳中和丛书

转型中的电力系统(本体论与认识论)/国家能源转型与碳中和丛书

  • 字数: 370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张树伟|总主编:朱彤
  • 商品条码: 97875096965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电力行业发展与转型正 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其重要性与19世纪爱迪生发 明耐用灯泡相媲美,且与21 世纪初智能电网的议题并重 。 本书中,分为愿景、起 点、路径三篇,探讨能源转 型对电力系统的重塑。从技 术经济、社会经济、政治经 济三个维度出发,本书分析 了驱动力、约束与结构性因 素(特别包括波动性的风光 新电源、终端电气化新技术 、绿氢等新载体)的复杂互 动,致力于铸就更为安全、 经济、低碳的电力生态。 现今的变革已经不再局 限于电力领域本身,而是触 及整个能源体系重构。在我 国,电力转型不单是技术挑 战,更是对社会经济格局的 革新。 本书适合能源领域的专 业人士、政策制定者、学术 研究者,以及对未来能源形 态有兴趣的社会精英与优秀 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朱彤,男,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室主任,副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战略与能源政策、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自然基金、国家部委委托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四十侈项。出版专著三部,论文四十余篇。先后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研究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能源局软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目录
开篇导言 新型电力系统认识论与本体论 电力部门既古老又年轻 电能作为商品的特殊性质 专题0.1 互联电力系统扩张的路径依赖 本书讨论的核心内容 零碳电力系统的挑战具象 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从现状到达彼岸——专题讨论 请开始阅读 第一篇 电力转型愿景 第1章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新在何处?新3D+ 引言 低碳化(Decarbonisation) 数字化(Digitalisation) 分布式(Decentralisation)不会彻底,但地区独立可期待 多元化(Diversification)还不清楚 市场作为电力物理平衡的协调机制 计划作为一体化体系的协调机制 专题1.1 美国历史上关于“经济调度”原则的争论 放松管制(de-regulation)VS回到垂直一体化(vertically-integrated) 3D,3D+,还是X-D,服务于同一个目标——更加可靠经济可持续的电力系统 第2章 (近)零碳电力系统——风光需要多到何种程度 引言 负荷曲线与持续负荷曲线 专题2.1 负荷特性、负荷曲线、持续负荷曲线与剩余负荷 风电光伏出力曲线 风光主体意味着多大容量 如此之大会存在哪些额外约束 高比例可再生零碳电力系统什么样?——一个模糊正确的结构 附录 第3章 终端电气化——电是一切 引言 案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电气化努力 电气化现状与预期 专门问题 案例:我国贵州电气化前景评估 第4章 电力燃料化——氢能及其衍生物 引言 案例:德国氢能网络愿景 氢早已有之,但是绿氢将是新的 设想中的氢能全产业链如何发展起来 战略问题 国内案例愿景:江苏省液体燃料格局前景 第5章 用电智能化——需随风光动 引言 国际案例:智能电表与需求响应 目标:更加有利于系统平衡 工具:能源系统数字化 既有实践:需求侧管理(DSM)与响应(DR) 分析:为何潜力巨大,而实现仍有限 智能用电专题 专题5.1 智能家居 专题5.2 车联网与V2G 专题5.3 P2P电力交易 专题5.4 实时电价及避险 国内案例愿景:风电供暖+储热 第6章 部门耦合及其基础设施 引言 国际案例:丹麦电—气—热耦合 有用能与能源投入 技术经济:竞争互补组合 经济价值观下竞争性技术的“最优”组合 超越技术经济 附录 发电、Power to X与存储的典型技术经济特性 第二篇 我国转型中的电力系统 第7章 我国电力部门发展现状描述 引言 电力之于经济 总量与人均 发电结构演变 空间布局 技术经济指标 产业组织 国际比较:电力可靠、可负担与可持续程度 第8章 以煤为主的技术、经济、政策与心理影响 引言 度量“以煤为主” 技术影响:煤电外技术装备能力落后 经济影响:基于不同小时数比较电源成本 政策影响:严控有弹性,技术效率追求无止境 政治影响:煤电通常是标杆 心理影响:压舱石!天然气缺 专题8.1 电力电量平衡规划方法 专题8.2 以稳定输出为“美” 未来意味着越来越大的问题 第9章 不充分的系统协调机制与平衡责任 引言 案例:山东光伏并网挑战 技术视角;低谷下调困难 经济视角:(仍)缺乏经济调度 政经视角:电网仍可以“指挥”电源与用户 粗颗粒度平衡的代价 案例;“大飞线”跨区外送无法用经济逻辑解释 第10章 改革历程以及积极的信号 引言 过去20年的改革历程 目前的焦点问题 既往改革从未触碰——有效率的物理运行 案例:2022年8月四川高温干旱下的限电能否催化进一步改革 当前进程中的积极信号 小结 第三篇 路径专题 第11章 波动的经济学 引言 价格影响——理论 价格影响——实证 再分配效应 案例:德国批发电价的下跌与2021~2022年的暴涨 成本VS市场视角 小结 第12章 更多极端天气下的系统充足性评估 引言 衡量系统充足性 近期电力事故有愈加频繁迹象 华东2021年夏季容量充足性评估 华中2021年冬季容量充足性评估 结论与建议 案例:不确定的天气如何影响储能需求 第13章 最优电源结构与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以浙江为例 引言 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与“平价” 波动可再生能源引发模拟方法论挑战——更小尺度的运行约束 专题13.1 大尺度模型为何日益需要考虑小尺度运行约束? 华东与浙江省情 模拟网架结构 模拟情景 情景结果与比较 政策建议与讨论 附录 结语 应对更多的电力不平衡 引言 技术经济 社会经济 政治经济 电力部门内循环需要国际标准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进一步阅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