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朝夕琐记:梁漱溟讲谈录(1970—1976)

朝夕琐记:梁漱溟讲谈录(1970—1976)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 梁漱溟口述;陈维志整理
  • 出版日期: 202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2054547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梁漱溟先生的言论和活动,涉及多方,著之竹帛,已成为历史的一个部分,也早已成了世人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内容简介
本书是梁漱溟晚年寓居时期与小友陈维志的部分谈话集录,由陈维志根据个人笔记和回忆整理而成。全书以八个章节记录了1970—1976年间梁漱溟对陈维志的部分谈话内容。这些谈话多简短而零散,但涉及广泛,包括自我认识、治学与著作情况、哲学与宗教、人物评价与回忆、东西文化与历史的比较、对社会与政治的认识、对人生的认识、健康与养生等。以上内容因系对梁漱溟日常聊天的记录,不同于梁漱溟其他系统的学术专著,故读之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同时也是梁漱溟晚年思想的独特呈现,对于了解、研究梁漱溟晚年生活和思想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为方便读者了解谈话的背景等具体情况,本书在每段谈话内容下附梁漱溟当天日记,以资参考。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陈维志,中医师承专家,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随身照顾与陪伴梁先生20年。是学生也是助手,一边跟着梁先生学习,一边帮助梁先生整理文稿。
目录
第一讲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002      自己的性格 003      自己的特点 004      “天命” 005      喜欢的对联 006      我一生作的专享一首诗 008      我的学识 009      我的社会地位 011      自己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013      自己的座右铭 014      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015      自己的身体 016      自己喜欢的几句名言 第二讲 书斋生活杂谈 018      《中国理性之国》第四章 020      我心中三位学习的榜样 021      伍氏大学篇综述要点 022      《我的自学小史》 023      《我的自学小史》第十三节“学医又学佛” 026      《我的自学小史》第十二节“出世思想” 029      《我的自学小史》第十四节“父亲对我的信任且放任” 032      《我的自学小史》第十五节“当年倾慕的几个人物” 036      做事与学习及成功与失败 037      《我的自学小史》第十六节“思想进步的原理” 040      《我的自学小史》第十七节“东西文化问题” 044      学习中共五十年党史的感想和认识 046      《我的自学小史》第十八节“回到世间来” 049      《人心与人生》一书 050      清季以来的学术变迁 052      儒家大旨 055      明末清初几位大儒 057      《柳文指要》一书 058      《人心与人生》一书写作的思想基础 059      自己著作之间的关系 060      明儒陈白沙 061      为伍庸伯先生作传 062      作文要点 063      孔子的教与学 067      心理学 068      范文澜先生著《中国通史简编》 069      再谈心理学 071      对《史记》一书的评价 072      《中国文化要义》 075      孔子之学 076      孔孟对待阶级问题 078      对老子的认识 079      值得读的几本书 080      宋儒朱熹 081      我写如何评价孔子文章的要点 082      学术分类 083      关于《人心与人生》 084      再谈《人心与人生》 085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与《中国文化要义》两部著作的不 同点 087      自学的方法与心得 089      读李贽《焚书》 090      《人心与人生》一书的“书成自记” 第三讲 中国人的哲学和宗教 092      道教功夫 093      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 094      访章士钊先生谈佛法与普及的问题 096      欲望 098      中国人对宗教的态度 099      道家、儒家的复兴 100      佛教三法印 101      人与动物的知与行 102      佛教中的禅宗 103      佛家与儒家 105      道教与道家 106      佛家的“三有” 107      中国哲学问题 108      佛法感觉问题 109      佛学出世间法 111      佛学中“因缘”“所缘缘”等名词 113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及对儒、释、道的认识 114      唯物与辩证唯物主义 115      佛学中的禅宗 116      人死后精神是什么样呢? 117      佛学中之“五蕴”的内涵 118      道家 119      唯物主义辩证法 120      宗教与科学 121      佛学中“比量”“现量”之区别 122      佛教 第四讲 忆往谈旧 124      山西阎锡山 125      清末民初武术家杜心武 126      熊十力与陈铭枢 128      清末维新改良派人物康有为 129      近代有名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 130      1938 年初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沈鸿烈 131      清朝末年著名学者、革命思想家章太炎先生 133      教育家、政治家章士钊先生 137      初访延安对的印象 138      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 140      我所见到的袁世凯 141      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 142      我与冯玉祥将军的往来 144      访冯友兰于家中的谈话 146      我的父亲 150      刘绍先先生 151      我与伍庸伯、李济深两先生结缘 155      梁启超的学力及为人 157      印度伟人甘地 158      胡适一则逸事 159      周善培(孝怀)先生 160      赠书训勉维志 163      赠维志训勉之词意思 164      开国元帅刘伯承 165      张东荪教授逸事 第五讲 东西文化比较观 168      秦朝郡县制及罗素所见中国文化三大特点 169      人生三个问题、人生三种态度 171      中国社会与欧洲社会不同 172      对中国文化的展望 173      中国文化 174      清朝顺治皇帝与乾隆皇帝的区别 175      身家、国、天下 176      民族问题 177      欧洲宗教改革 178      本能、理智、理性 179      中国历史分期及儒、道、墨三家 181      西方现代文化的三要素及英国哲学家罗素对中国的认知 183      中西方人礼文不同 184      世界文化三大体系与我心中完整的社会发展史观 186      柳诒徵编著《中国文化史》 187      武术中内、外家拳 188      如何评价孔子 189      中国文字学史 190      读《国语》与《左传》的感想 191      东方社会与亚洲经济的意义 192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的文章 193      再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及宋朝名相王安石 194      周一良编《世界通史》 195      参观历史博物馆出土文物有感 196      近作《试论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属于马克思所谓亚洲社 会生产方式》一文 197      欧洲文艺复兴 198      孔子、孟子 199      中国文化的长处与民族精神 第六讲 中国的道路 202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及前期的活动 207      在全国政协学习小组会上,讲“改造世界观”的发言内容 211      创建河南村治学院 213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创建 215      赴日本农村参观感想 217      参加旧政协、担任民主同盟秘书长 220      关于诸党合作体的设想 223      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 226      欧洲西方政治 229      再谈西欧政治制度 233      西方政治制度 235      我对国民党失败的一点感想 236      我对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一点体会 239      1955 年、1956 年、1957 年经历之事 241      对抗美援朝的认识 242      溥仪回忆录《我的前半生》 243      《人民日报》发表“恩格斯怎样批判先验论” 245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46      中美关系 247      中国党派不同于外国 248      三十年代国民党党统问题之争及我的政治主张 251      与日本的关系 252      全国政协组织在京委员赴河南、广东、湖南三省视察学 习的体会 253      山东乡村建设诸事 255      谈梁启超与蔡元培两先生之不同 256      我写《人类创造力的大发挥大表现——试说明建国十年 一切建设突飞猛进的由来》长文的要点 257      政协学习小组会上关于“批孔”的发言表态 258      近来政协学习小组情况 259      关于五四运动 260      “乡村自治”改为“乡村建设”的由来 262      旧中国之阶级问题 第七讲 我的养生经验 264      气功疗法之理 265      失眠与气功 268      静坐养息十要点 270      中医的经络 271      向马一浮先生请教梦的说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