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耶鲁美国小历史/耶鲁小历史

耶鲁美国小历史/耶鲁小历史

  • 字数: 24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美]詹姆斯·韦斯特·戴维森
  • 出版日期: 2017-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75046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9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耶鲁美国小历史》是继《耶鲁科学小历史》《耶鲁文学小历史》之后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历史”系列新成员。《耶鲁美国小历史》生动地讲述了当今美国从蛮荒大陆演变为不错大国的500年历史:从东西半球的次激烈碰撞,到原住民与殖民者间的依赖式发展;从企图消除区域分界的剑拔弩张,到各种文化包容且独立的平衡共存;从苦难带来的生存锢,到启蒙引发的思想觉醒。在《耶鲁美国小历史》中,你将遇见一些人,比如战场上镇定自若的华盛顿将军、为废奴事业不惜葬送掉政治前途的林肯总统,还有那个坐在小椅子上大喊着要多吃一碗麦片粥的幼年卡内基……作者詹姆斯?戴维森用妙笔带领我们走进美国历史浓缩精华的核心。如果你是次接触这个主题,这将是一本无可比拟的入门书;如果你已是这方面的专家,此书智慧精准的叙述视角会让你在重温熟悉话题的同时,产生一种新意的惊喜。
作者简介
(美)詹姆斯?韦斯特?戴维森(James West Davidson): @美国有名历史学家 @耶鲁大学美国史博士 @美国中学、大学历史教科书编写者,拥有百万学生读者 @其与约翰?鲁格合著的《伟大心灵:拉布拉多半岛探险史》(1988)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评选为“目前很伟大的100本探险书”之一。
目录
序 言 IX 章 鸟儿的方向 001 第二章 时空中的大陆 009 第三章 众生于一 017 第四章 黄金时代,以及黄金的时代 027 第五章 世界分崩离析之时 039 第六章 救赎何在 051 第七章 圣徒与陌生人 063 第八章 勃兴之地 075 第九章 平等与不平等 085 第十章 启蒙与觉醒 099 第十一章 祸福相依 109 第十二章 不只是争吵 123 第十三章 平等与独立 137 第十四章 更完善的联邦 第十五章 华盛顿的担忧 163 第十六章 自由帝国 173 第十七章 人民之子 187 第十八章 棉花王国 199 第十九章 星火燎原 211 第二十章 边疆 223 第二十一章 越界 237 第二十二章 后果 251 第二十三章 如何重建? 267 第二十四章 划时代的大事件 279 第二十五章 衣领的颜色 289 第二十六章 双城记 299 第二十七章 新西部 311 第二十八章 运气还是勇气? 323 第二十九章 进步主义 335 第三十章 碰撞 349 第三十一章 大众 361 第三十二章 新政 373 第三十三章 全球战争 385 第三十四章 超级大国 399 第三十五章 世界末日 411 第三十六章 是你,是我,或者是他 421 第三十七章 雪崩 433 第三十八章 保守主义转向 445 第三十九章 千丝万缕 457 第四十章 继往开来 469 致谢 481
摘要
    章 鸟儿的方向 船长身材高大、脸膛红润。他站在甲板上,望向天空,灰蓝色的眼睛如同天空的投影。一大群鸟正从他头顶飞过。这些鸟并非水手们日常见惯、跟随他们飞遍天涯海角的海鸥,也不是那些在风暴来临时把船舵当成避难所的小海燕,这是一群在陆地栖居的鸟。它们来自北方—船长思忖着—因此也许是迁徙中的候鸟,为了躲避寒冬而离开远方某片陆地。这些鸟是他渴望已久的信号,因为它们的目的地无疑也是陆地,和他一样。 其他水手也望着天空,偶尔偷偷瞟向船长。他们对这位自称“世界洋海军上将”的船长并不接近信任。虽然船队和船员们都来自西班牙,克里斯托弗罗?哥伦布上将却来自意大利的港口热那亚。1492年夏末秋初,由“尼雅”号(Ni?a)、“平塔”号(Pinta)和“圣玛丽亚”号(Santa Maria)组成的船队启程向西穿越大西洋已有五个星期了。船员中没有人曾远离陆地这么长时间,他们也不曾看见任何神秘的国度和如山的财宝—那是这个外邦人向他们许诺过的东西。也许是时候了,与其让这位上将领着他们继续驶向死亡,不如行动起来,把他扔到船舷外面去。 哥伦布也同样不安,虽然他努力不让自己表现出来。他下令舰队调整航向—既然鸟群向西南飞行,他也打算这么做。 对克里斯托弗罗?哥伦布—我们还是用英国人的译法,称他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吧—来说,这段航程已经太过漫长。他是一名织匠的儿子,却放弃继承父亲的产业,选择了航海生涯。长久以来,热那亚就是一个繁荣的海港,热那亚的众多海船穿梭在欧洲人了如指掌的广大地中海上,从东岸运来丝绸、香料和其他品质品。这些货物经过绵延数千英里的“丝绸之路”,从遥远的亚洲国度来到地中海东岸。哥伦布如饥似渴地阅读过一个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的作品,此人在两个世纪前曾沿着丝绸之路旅行,一直走到了“契丹”—现在我们称之为“中国”。在那里,他见到了这片土地的君王忽必烈大汗。在书中,马可?波罗描述了各种数不尽的奇迹和财富。 哥伦布曾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葡萄牙人在那里找到了黄金、象牙,还有可供买卖的奴隶。他也曾在大西洋中一路航向北方,几乎进入北冰洋。在到访爱尔兰时,他看到一条简陋的小船从西方的海面漂入港湾,船里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相貌奇特”。有人猜测,尸体看起来如此奇怪,是因为他们是从“契丹”一路漂流到此的。真实情况当然不是这样,不过无论如何,很能满足哥伦布想象的,还是各种和大西洋航行有关的说法。 当时的大多数学者已经认识到我们的世界是球形的。数个世纪以来,有关遥远西方岛屿及岛上未知人类的故事出现在各种古籍之中。有些作者猜测,在那个方向上也许还有一片广袤的大陆,而另一些则认为对岸就是亚洲,中间只有一片大西洋,但因太过宽广,不可能航行穿越。哥伦布则相信世界比大多数地理学家所认为的要小。他认为,从欧洲出发,向西航行到亚洲是接近可行的。 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提出请求,希望他赞助一次远航。葡萄牙西临大西洋,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对葡萄牙的船长们来说是家常便饭。1488年,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就曾绕过非洲的南部很好,进入了印度洋,他的航线成为欧洲人借以获得印度和“契丹”珍宝的水路通道之一。然而哥伦布关于西方航线的想法显然没有引起若奥二世的兴趣,“一个口若悬河、自视甚高的家伙……满脑子都是幻梦和空想……”国王抱怨说。若奥二世可能是对的,哥伦布不仅头脑固执、有些虚荣,还过于自信。事实上,世界比他认为的更大。从葡萄牙出发向西到中国,大约需要航行12 000英里,而不是哥伦布猜测的 2 500英里。 然而,如果足够顽固的话,执迷不悟的人也并非不能成就大事。接下来,哥伦布带着自己的想法,来到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统治的西班牙。两位统治者一开始并未把哥伦布当回事儿—他们正忙于同来自非洲的阿拉伯统治者们作战。这些阿拉伯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控制着西班牙的大片土地。直到很后一支阿拉伯军队被赶出西班牙,斐迪南和伊莎贝拉才同意资助哥伦布的航行。 1492年8月,“尼雅”号、“平塔”号和“圣玛丽亚”号扬帆出发,哥伦布担任舰队司令。他首先向南航行,直到非洲海岸以西的加那利群岛,此地的风向较宜于向西航行。每天晚上,水手们就在甲板上任何能躺下来的地方和衣而卧,当晨曦初现,会有一名男孩唱起祷词:“愿上帝祝福白昼的天光,而我们赞颂神圣的十字架。”随着太阳升起,甲板上的露水会被晒干,水手们也开始劳作。他们看见飞鱼不时冲出水面,有时甚至“成群落在甲板上”。当海面平静时,水手们还会在船舷边游泳。 这样的平安喜乐并不能驱散心底深处的阴霾—到底哪里才是这片大洋的尽头?在接近满月的夜晚,迁徙中的陆栖候鸟仍会在月光中投下一片片黑影。直到10月22日,大约凌晨两点,喊声从“平塔”号上的瞭望哨传来:“提埃拉(陆地)!提埃拉(陆地)!”当太阳再次升起,人们眼前出现了一片白色的沙滩。那是一座岛屿。 他们到底到了什么地方?“契丹”海岸吗?哥伦布坐在一条驶向海滩的小艇上,心中充满疑问。马可?波罗曾经描述过一个叫“西盘古”的富饶岛屿,如今我们称之为“日本”,但这块小石头显然不是。那么“西盘古”会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吗?或者,这是一块没有任何欧洲人涉足过的土地? 他留意到海滩上有一个东西在快速移动,然后是另一个。看起来,有几个人刚刚跑进海滩上面的树林。 他们是谁?他身在何地?海浪将小船送上海滩,哥伦布走下船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