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个瑞典人眼里的中国(1902—1914)

一个瑞典人眼里的中国(1902—1914)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瑞典]新常富 著
  • 出版日期: 2024-06-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23645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20世纪初,外国人看到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又会拥有怎样的体验?1902年即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新常富先生的记录,接近能满足您对这方面的好奇。《一个瑞典人眼里的中国(1902—1914)》由山西大学选译新常富先生《新中国》一书中的16章节,在作者对其在中国生活、工作、假期等方面经历的详细记录中,读者能感受到清末民初时中国的风物、国民的生活、社会的变革,还能了解在新旧制度转变中山西大学堂如何建立,以及中西合璧的办学特点等丰富生动又具有史料价值的记载。尤其是“在戈壁上的独行”那一章中,在那个年代要骑摩托车完成从北京到贝加尔湖2000多公里的距离,作者从突发奇想到实际完成,那种敢想敢干、勇往直前的性格特点马上鲜活生动了起来。这旅程几多艰难、奇险,当然也不乏多处让人忍俊不禁……作者更多独特的经历,都等着你在阅读中慢慢发现、慢慢品味。
内容简介
《一个瑞典人眼里的中国》分为上下两卷,共25章,原著以瑞典文在斯德哥尔摩出版。作者详细记录了其在中国的生活、工作、游历、见闻和数十年的实践,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整体面貌。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的国土、中国的鸦片战争、官话和普通话、旧学制、山西大学堂、传教士、在中国的田野考察、旅行记忆、救援探险、中国舞台、贸易和工业、瑞典人在东亚、辛亥革命、中国的未来等。全书内容丰富,记录翔实,图文并茂,特别是其用整整一章的篇幅详细描写“山西大学”百年前的办学情况,实属珍贵难得。
作者简介
新常富(1879—1963),原名托尔斯滕·埃里克·尼斯特勒姆(Torsten Erik Nyström),瑞典地质学家、教授和作家。1900年毕业于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工学院。1902年成为山西大学堂的外籍教员,是为山西大学乃至山西社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1908年新常富所著《无机化学》经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成为当时国内流行的化学教科书。1913年,新常富所著《晋矿》一书公开出版发行。1920年,受万国地质学会和瑞典皇家博物馆资助,经中国政府批准,“瑞华地质调查会”在山西大学成立,新常富任该会会长。新常富于1954年返回瑞典,他在中国工作生活半个多世纪,是中瑞两国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和开路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